概要:塘沽区读者谷之才昨日向本报提供一张老照片,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塘沽盐场工人抬大筐收盐的场景。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塘沽区读者谷之才昨日向本报提供一张老照片,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塘沽盐场工人抬大筐收盐的场景。
塘沽盐场的海盐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塘沽盐场的前身——丰财盐场始建于公元1265年,当时采用大锅煎煮制盐,工艺落后,产量低下。到清初顺治年间,丰财盐场开始逐步采用晒盐的方法,雍正初年,煎煮制盐的方法被取消,开始全部采用晒盐的方法。 据谷先生介绍和资料记载,海盐生产废弃煎煮,实行晒盐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产量也得到空前提高。如何将滩池中晒出的盐收集起来,运送到坨地存放呢?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工人们采用的是用大筐抬的方法。当时,盐池内盐碴厚一厘米左右即开始收盐,工人们先用盐耙把池内的盐粒扒成若干盐堆,然后用木锨把盐装入盐筐,盐筐装满重100公斤左右,由两人从盐池内抬到淋坨堆放。1956年,塘沽盐场采用小推车推盐,用大筐抬盐才成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