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取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属和元器件并从中获利,在这个位于潮阳区西部的粤东小镇里,数万人从事着焚烧废电器和塑料的回收和分解工作,他们用硫酸水冲洗电路板,并焚烧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让这个小镇成了世界闻名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基地和再生五金塑料的集散地。 《时代周报》报道,“富庶,遍地的电子垃圾和作坊,是我对贵屿的初步印象,”一位2008年7月曾经在贵屿采访的记者回忆说,“但由于每天涌入大量的电子垃圾,贵屿镇的生活环境变得非常的糟糕。” 从“挑八索”到拆解旧电器 从地理位置上看,贵屿地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部,北靠小北山,南濒练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因为地处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带,13864毫米的年均降水量足以让它成为一个严重的内涝地区。 “汛期时雨水很容易就漫进房屋,经常要浸一到两天才能慢慢退去。”退休前曾在潮阳区党史研究室任职的郑会侠老人说。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为养家糊口,贵屿镇当地不少农民以“挑八索”为生,即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收购鸡鸭毛、猪骨、废旧铜锡以及塑料物品,进行回收转卖。 改革开放缩短了贵屿与世界的距离,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电子垃圾经过一条繁忙而不易为人察觉的航线,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有80%出口至亚洲,而这其中又有90%进入中国—仅仅1990年至2000年短短10年间,流入中国的电子垃圾就从99万吨增加到1750万吨。 “这些来自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废旧电器(电子垃圾),途经香港和台湾,然后再进入深圳、南海、广州等地。”一位在贵屿从事电器拆解的马姓老板说,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废旧电子拆解行业,靠“一把大锤,一把螺丝刀”起家,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大户之一,身家不在千万以下,“贵屿有实力的买主们(或者其委托人)先在珠三角等地讨价还价将货物接下来,最后用集装箱车运到自己在贵屿开设的工厂和作坊里进行拆解。” 也有货商从南海、广州等地将货物运到贵屿,然后在陈(陈店镇)贵(贵屿镇)公路、铜(铜盂镇)贵公路或者谷(谷饶镇)贵公路上进行交易。 随着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电子垃圾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为贵屿的产业布局扩张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材料。“贵屿每年拆解处理废旧电子电器和塑料达155万吨,加工成再生塑料95万吨、五金55万吨、二手电子元器件5万吨,成为全国较大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基地和再生五金塑料的集散地。”贵屿镇政府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如是说。 在早期,一般都是整车交易,买主只能打开集装箱车门简单看看里面的货样,然后估价成交,这种买卖方式对于买家来说风险很大:如果集装箱里面看不见的部分全是廉价的塑料之类,那么这次交易就亏定了;但是如果里面都是大型电器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赚大了。 “那时候,一车电子垃圾就可以让一个人成为百万富翁。”在贵屿生活了10年的湖南人姚勇羡慕地说,他在去年做起了废旧电器拆解生意,在赔了4万多块钱之后马上洗手不干了。 在近几年,随着市场更加成熟,卖家会将分好类型的货物(如塑料、大型电器、小型电器等等)运到贵屿销售给各个专门的拆解作坊。 “这一方面减少了风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获取暴利的机会,”马老板说,“通常情况下,在一番讨价还价,交易达成之后,拆解商将电脑、电视、打印机、空调、微波炉,以及各种型号的复印机、变压器等等种类繁多的废旧电器拉回自己的作坊和工厂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