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政府各部门的调控和银行体系主动收缩房贷的双重作用下,深圳楼市自7月份开始进入了调整期,缩量滞胀特征明显。从各月环比的新房成交统计数据来看,7月份呈现价量齐跌的特征,8月份房价创新高、成交量创新低,9月份的成交量看似有放大回暖迹象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有人称,最近这三个月是深圳楼市难捱的三个月。在“买与不买、卖与不卖”徘徊中的人们,不只是普通的购房者和投资客,地产开发商的行为也颇耐人琢磨。在“买与不买,卖与不卖”的抉择中,很让人伤脑筋。随着政府调控楼市的力度加大,地产商的态度也悄然发生着转变。 据建行某支行行长称,最近一周主动前去银行联系房贷业务的地产商明显增多了,架子比上半年低调了很多。与此同时,报纸上刊登的楼盘销售广告也多了起来;梅林关外两个知名楼盘的销售人员也开始了久违的主动电话销售,一改前几期开盘要提前两天排号的形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罗湖某楼盘5月底开盘即宣告售罄,而如今又放出新盘,承诺老客户带新客户,成交即送冰箱和微波炉。销售人员称,之所以又放出新盘,是因为当初有人买了一层楼的二十余套房,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未能通过,此人只能按照规定购置六套,其余重新放盘。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价格却不再是那个价格。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单价由1.4万涨到了1.8万。尽管无法断定这是否是属于“捂盘”行为,但获益的肯定不是真正想要住房的人。面对政府的行政调控,诸如打击“捂盘”、规范合同文本、避免阴阳合同等等,总会有各种各样措施加以应对。在市场化的深圳,或许有效增加供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根据深圳国土房产局每日新房销售公示的数据统计显示,8月份深圳新房成交价格高达1.9万元,9月份截至23日的数据,新房均价也达到了1.57万,远远高于调控前1.45万元的均价。但置身于市场的人都能感受到,房价绝对没有如数据显示般涨得那么离谱,甚至感觉房价有下降的趋势。 实际上,上述矛盾都是由于新房市场未作进一步细分惹的祸。8月份深圳新房成交量仅为21万平方米,环比7月骤降50%。伴随着成交量的下降,一批别墅、海景和山居等高档住宅集中入市,一下子就推高了全市的均价。而9月份以来,市商业中心的华强广场入市,虽属商业地产,也同样列入均价的计算范围。这样一来,房价看上去自然上涨,但实际上各片区的住宅价格并未发生大的波动。“稳中略有所降”,景田的地铺经纪负责人如此总结。 数据产生的迷失感其实也是深圳住宅市场面临的问题。纵观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把房地产市场细分了多种类型,既有满足富人需求、价格令人咋舌的豪宅市场,也有普通中产阶级的商品房市场、更有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 把所有人都推向同一个商品房市场,不仅仅所统计的购房均价数据无法说明问题、让购房者和投资者颇感困惑,而且也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住房需求。在资本市场上,宣扬“让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去承担风险”,但在涉及民生的住宅市场上,买不起房子的人也还是要有房子住。深圳市政府已经意识到此点的重要性。据悉,在今年年初政府承诺的六千套政策性保障住房中,已有四千余套已经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