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71家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上半年总体盈利17.25亿元,初步实现扭亏为盈,但是这并不代表钢铁主业盈利,相反存在着上百亿元的净亏损。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与此同时,伴随着对下半年市场的良好预期,“去库存化”刚刚结束,钢材市场的“补库存化”已提前到来,而这将直接打压下半年钢材价格。 主业亏损116.35亿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在上周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纳入统计的71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今年1~4月实现利润为-56.07亿元,5月份实现利润10.36亿元,6月份62.96亿元,上半年总体盈利17.25亿元。 但是在中钢协网站上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的一篇报告显示,尽管上半年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盈利,但扣除企业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两项因素后,这些钢铁企业主业仍亏损116.35亿元。 单尚华在7月30日召开的中钢协三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71家钢铁企业,钢铁主业盈亏相抵在连续亏损8个月后,6月份首次实现盈利,实现利润35.45亿元,尽管仍有8家企业亏损,但与5月份相比减少了12家,企业生产经营呈逐渐好转态势。 单尚华所指的6月份首次实现盈利,是特指钢铁主业,而考虑到钢铁企业的其他方面投资,今年5月已经首度扭亏为盈。同时中钢协预计,从目前的钢价来看,7月中国钢企的利润水平将高于6月。 整个上半年,500万吨以上24家钢铁生产单位仍有2/3企业亏损,10家1000万吨以上企业仍有6家亏损。 对于下半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单尚华认为,国内市场需求趋于向好,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保持一定增长,但钢材出口大幅下滑的趋势难以根本扭转,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困难。 “补库存化”提前而至 中钢协顾问吴溪淳对下半年市场比较看好,他在中钢协三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公开表示,仅就目前的钢材价格水平而言,仍然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工业生产增速近两个月的快速回升不相适应,仍处于低价位,处于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水平很低的位置。 缘于对下半年市场的普遍看好,吴溪淳表示,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建筑市场的迅速回升和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导致“补库存化”的提前到来,而金融危机导致的钢材市场“去库存化”刚刚结束。 在吴溪淳看来,中国钢铁流通商和钢材最终用户数量庞大,中间库存量受市场价格涨跌预期的影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波动都大。以去年为例,去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0月、11月两月“去库存化”放大了市场需求萎缩的程度。 一组值得警示的数字是,6月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以上,增加的可供消费的粗钢资源量高达728万~758万吨。“在工业产品出口仍然负增长的情况下,产量如此之高,市场价格仍在上涨,不能不想到,这是难以保持下去的。”吴溪淳说。 “从各方面情况看,下半年行业运行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很多,盲目乐观,扩大生产,会增加行业运行的困难。因此要继续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保持钢材供需的基本平衡,减少市场动荡等不利因素。”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指出。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国内外的钢材市场价格都在上涨,国内钢价更是延续了4月中旬以来的连续上涨势头。上周,钢之家(中国)钢材基准价格指数(SH_CSPI)收于103.82点,较前一周上涨3.77%,较上月上涨6.48%。这是连续第16周上涨。与此同时,全球粗钢产量环比也继续回升,国内钢铁产量甚至创历史新高。 吴溪淳提醒钢铁从业者,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风险正在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有巨大的过剩产能存在,我们也不能想象不论有多大的产能释放,我国的经济实体都能吸纳消化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