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鱼米之乡将消失 in 环境安全-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世界资讯 环境安全 查看内容

绍兴:鱼米之乡将消失

2009-8-9 21:41| 发布者: 上山下乡| 查看: 452| 评论: 0

无地之乡?

尽管又是一个粮食丰收年,但仍不能消除章水桥对未来的担忧。

来章水桥粮食基地打工的村民,绝大部分是60多岁的附近村民。“一旦他们出现问题,那我就被绑架了。”章水桥说,如今他根本雇不到50岁以下的村民,这些人都去附近的工厂上班去了,即使在家的也不愿干农活了。如果今后雇不到村民,他只有雇外来打工者。

在基地,任阿姨是比较典型的村民。她今年63岁,来自赏余村的周边村庄,她一家4口人只有1.6亩耕地,略低于绍兴全市人均耕地0.58亩的水平。几年前,她以400元/亩的价格,把田地租给当地种粮大户。如今,任阿姨儿女都在附近企业工作,她也去种粮大户处打工。昂贵的生产成本,使得种地效益低微,是她出租耕地的主要原因。

任阿姨说,30年前在绍兴袍江这块平原上,到处是成片的耕地;到了稻谷收割季节,平原是一大片的金黄色。如今情况发生极大变化,这里不但有了工业园,还兴建了很多厂房和住房,一些水泥厂也建在这里,耕地由此被分割成一块块,内河水质之差已不能再养鱼。

一位绍兴的水产深加工企业老板说,当工业与农业发生用地矛盾时,耕地不可幸免将被侵占,因为工业效益好,这直接关系到地方官员的政绩。同时,农业的管理设置出现问题,比如一份毛豆检测报告出笼需要15天时间,而毛豆的收割期也就只有15天,这使得出口型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承受着极大的产品质量风险。

一位村民说,他的一些邻居已成为失地农民,且被征收的耕地补偿款少的可怜。上面给村里的每亩耕地补偿款是两三万元,而到了农户手里这笔钱每亩只有一二万元了。但每亩补偿款只有几万元的耕地,其市场拍卖价竟然高达158万元/亩,这引发很多失地村民的愤愤不平。

一位绍兴种粮大户说,之前他和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可没等他耕种一年,镇里就下发通知,说这块地将被征用建菜场和其他基础设施。随着开发区、工厂规模的快速扩张,农用地被征收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幸亏发生金融危机,耕地被征收少了一些。一旦经济好起来,还不知道今后会怎么样。”

尽管每年都有严格的用地指标,但还是难以满足地方基础建设的极大冲动,于是一种“狸猫换太子”式的做法大行其道。一位温州的财政人士说,用山区耕地指标替换平原,成为地方占用良田、发展二、三产业的主要方式。更有甚者,一些多年没有种地的农民,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上多了一笔“种粮补贴款”。

除了工业的强势夺地外,种粮成本急剧上升也是农业一大隐患。

章水桥说,1994年他到赏余村时,发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此镇政府倒贴50元/亩,鼓励种粮大户承包土地。那时每次施药成本2元/亩,人工费18元/天。15年过去,每亩承包租金为100元至400元,每次施药成本升至17元/亩左右,人工费70元/天。

与此相比,变化不大的是,稻谷收购价从1994年的1.05元/斤,到如今的1.1元/斤。每亩三四百元的种粮利润,至今已经维持了15年。章水桥说,结合物价考虑,他的种粮收益在下降。他认为,时下农民积极性提高,与中央大力扶持农业关系密切,从1994年镇政府补贴的20元/亩,升至现在的中央等补贴180元/亩左右。还有一笔不菲的农机补贴,比如购买一台插秧机,财政补贴其价格的60%。

章水桥说,他的耕地从附近农户那里租来,一般合同期只有两三年。“由于土地价格高涨,租金每年变化很大,农户不愿签长期合同。同时,城市工业发展速度很快,我也不敢保证耕地能用几年。”由于用地的不确定性,章水桥的农机投资也就显得随机应变,今年他斥资30万元购买了一台丰耕机和一台收割机。

当章水桥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时,却发现当地可承包的耕地已经不多。于是他去江西等地考察,想承包一块1000-5000亩的连片耕地,却发现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章水桥说,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城乡一体化的鱼米之乡

在丰饶的鱼米之乡,工业区、厂房正在侵吞田地,目测的耕地面积减少明显。为此一些民间人士忧心忡忡,他们担心有一天鱼米之乡会消失,将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一位绍兴粮食深加工企业负责人明确认为,鱼米之乡会消失。他认为,现在粮食亩产量大幅提升,基本满足日益减少的粮食需求,但这不能回避田地被城市、工业区、厂房侵吞,内河水质污染依然严重的事实,再加上地方“口头农业”的弱势地位,鱼米之乡亟待各方拯救。

然而与民间感受不同,官方给出的观点则完全相反。

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说,以前田地是大面积下降,但最近五年缩减差不多,基本到了稳定良田面积的时候。“政府希望保持一定的良田面积,会稳定鱼米之乡的粮食安全,更重要的是稳定鱼米之乡的生态气候条件,所以鱼米之乡不会消失。”

最近5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已基本趋稳,一个因素是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另一个因素是地方对良田功能判断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一个生态效益的问题。

据浙江省统计,200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427.77千公顷,2007年为1428.27千公顷。其中,2003年水稻播种面积979.43千公顷,2007年为954.29千公顷;水稻产量维持在160亿斤左右。同时,农业总产值增长明显,2008年为1780亿元,比2003年1184亿元增长50%,其中以渔业、花卉、茶叶等产业增长明显。

一个饶有趣味的事实是,从2003年以来,绍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连续五年增长。据绍兴市农业局官员介绍,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10万亩,到2008年已增加至262万亩;粮食产量由2003年的84万吨,上升至2008年的112万吨。如今,该市粮食自给率达到50%左右,这个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且略有回升。

为此,绍兴出台了早稻普惠、种粮直补、订单收购、价外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外拓大户粮食销回绍兴享受同等待遇、季节性流转奖励、粮食生产竞赛及优质高产示范方奖励等激励政策。2008年,绍兴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三农45.9亿元,同比增长29.4%。

同时,为解决种粮大户租地困难,上虞市盛大粮食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份方式,画图造册,拆除田埂,把小田并成大田,实际利用土地提高了5%。据介绍,去年绍兴流转农村土地86万亩,其中常年性流转63万亩,并提出今后3年将在全市建立13个“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区。

如今绍兴已形成茶叶、蔬菜等七大特色农业,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266万亩。此外,全市在外建农产品基地916.7万亩,这相当于绍兴种植面积的2倍以上,在外形成水产、茶叶、干果、蔬菜和粮食五大原料基地。

顾益康认为,随着金融危机到来,出口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主导体系已经到了极限,将向城市经济主导转型,农民将转化为市民,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鱼米之乡。农业将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扩散走向集聚,今后高效、生态的现代化新型农业生态功能将会凸显出来。

顾益康说,怎么有利怎么做,传统的鱼米之乡向现代化的鱼米之乡发展,既能够保留原来的韵味,又更具现代化的气息,城乡一体的、和谐的、更加精致的鱼米之乡肯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陈周锡)

12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