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阿三”称呼的由来 这些印度巡捕,在旧时上海,被人们称为“红头阿三”。为何有此称呼,有几种说法。一说见于1922年出版的《沪谚》,该书认为印度巡捕头上缠着红布,面色好像黑碳,因此就被人称为“红头黑碳”,后来被讹读为“红头阿三”。不过在上海方言中,“阿三”与“黑碳”,在读音上还是有点距离的。一说认为印捕进入捕房,晚于西捕、华捕,因此地位要低于前二者,故被称为“阿三”,至于“红头”,不用多讲,就是头上包着红布。这个说法,也有点勉强。印捕进入捕房的时间确实晚于前二者,但地位和华捕差不多,在薪水上还要高一些。在招募印捕的那段时期,华捕最低的薪水是每月10元,而印捕是每月15元为最低。另外,在一般市民印象中,印度作为一个国家,属于亚洲;但对其人种,总有意无意地认为偏向于欧洲。印度人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上海工部局的西人不是这样看的,1893年,工部局举行上海开埠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并铸造银质纪念章和铜质纪念章,决定将银质纪念章授予工部局职员和捕房中的欧洲籍成员,捕房中非欧洲籍成员发铜质纪念章。 结果,印捕拿到的是铜章,于是有40名印捕将铜章退回。“因为印捕认为他们应与欧籍人员一样得到银质纪念章,故拒绝接受。”(《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1卷第616页,1894年4月10日)另外一说是认为由印捕的“口头禅”及管理道路时的态度而来。那些印捕,都是印度锡克族人,长得很高大,脾气好像也很大。在管理道路交通上,常常很凶悍。比如1891年10月6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收到E.P.威克姆先生的投诉,称其在上月19日晚上10时到11时之间,乘坐一辆人力车沿福州路由西往东去时,76号印捕前来拦阻,并非常粗野地将他推到一边,说“不能走”。由于他不知道有法律规定不能在这条马路通行,所以他打算继续前进。这时这名印捕又将他推到一边,他亦回推了印捕一下,使印捕倒地,此时第90号印捕看到这一情况,便跑过来殴打他的头部,并用脚踢他。接着这两名印捕不顾他提出愿意跟他们一起去中央捕房的要求,将他拖往老闸捕房。途中,他们遇见了霍华德巡官,才被允许离去。威克姆指控第76号印捕虐待他,第90号印捕野蛮地踢他。 对于威克姆先生的投诉,董事会的意见是:印捕只是执行命令,制止威克姆先生在这条路上由西向东行驶,如果他要对两名印捕提出任何申诉,他原应立即进行,并在捕房揭发他们。 显然,印捕的粗鲁行为得到了工部局的偏祖。对西人尚且如此,上海许多靠拉黄包车、推小车运输谋生的华人,更是受到了印捕许多粗暴的对待,一有小错,就有执照被撬、车被扣押或罚钱的事发生,因此国人对他们很反感。这些印捕看见管他们的英籍上司,第一句话就是:“I Say”(读音似沪语“阿三”),样子也很恭敬,真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国人于是模仿他们的腔调,用“I Say”来称呼他们,内中是带有鄙视和嘲噱的意味的。我比较相信这一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