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推广水稻良种 当年我们知青下乡为农民农村做过许多好事。有的当老师,为农村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有的做医生,为解除广大农民的疾患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造田修路,造林绘画,许多知青都尽自己的力量做了切切实实的贡献。下面我说说自己这方面的故事。 刚到农村,那时的稻谷亩产量似乎四五百斤,双季稻好像也只千斤左右吧?知道的同学可以跟帖修正。69年就这么个情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其他人的高产品种还没有推广。大规模推广是在八十年代才开始的。这一点,马如升同学最知道。他在农村四十年,天天跟农民打交道,跟农民的关系非常亲密,绝非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了解农村情况的人可比。 面对农村的低产老稻种,我想起该搞些良种。初中我是在农村读的,学校里教过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其中提到的“种”,就是指良种。当时想,农村要增产,没有良种可不行。但是什么品种才是良种呢?哪里有良种卖呢?作为二十岁出头的一个高中生,我是不知道的。 一次回杭州后,就去新华书店等地方去查阅良种,问大人哪里有得卖。可惜都不得要领。后来想想,新品种应该由农科院开发吧,就跑到很远的华家池省农科院里去打听。 当时的科技人员为人民服务思想非常好。农科院的老师们一听是知青想买良种搞推广,很高兴。他们仔细询问我当地的土壤、灌溉用水、常用肥料、种植习惯,随即向我推荐了四种比较合适的品种。其中两种是早稻,两种是晚稻。我各买了二斤,带回了生产队。 对试验新品种,生产队会议上大多数社员都很支持,也有少数社员怀疑是否能适合我们那里的气候水土。队长老罗于是决定在集体畜牧场旁边留两小块向阳的田,专门种新品种稻谷,试试看。我呢,没心没肺,交出稻种就认为自己完成任务了,再也不关心稻种的死活。 第三年,大队小老余书记跟我说:“今天我在公社里出风头了。公社里推广‘农红73’,每个大队限量分配多少斤稻种。各大队都抢,我没有要。公社书记问我为什么不要,我说我们大队已经推广了。书记很奇怪,问你们哪来的稻种?我说是知青搞来的。”他说着就拍着我肩膀说:“就是你搞来的稻种啊。”我才想起这件事。原来我们生产队繁育的稻种尤其是“农红73”已经推广到整个大队,我还不知道。 二十二、为农民做事在我记忆里,另一件就是装电灯。 曾有自称是知青的网友跟帖说:“当年农村根本没有准备好接待我们知青的条件。”当时看了就想笑。他还以为知青下乡是玩“农家乐”,应准备好浴缸和抽水马桶呢。不过这一点他说的对,就是69年的农村各种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 刚到农村,村里是没有电(强电)的。就一根铅丝拉过村里,那是公社广播站的广播喇叭线。那也是文革中拉起来的最现代化的设施。每天早上我们都跟着广播声起床,晚饭时从广播里知道些国家大事。那时晚上照明靠什么呢?比较时尚高级的,是墨水瓶煤油灯,不是正式的带透明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现在的孩子都用圆珠笔,也墨水瓶也不认识了。而当时的农村用得起钢笔的人很少,所以墨水瓶也很少很珍贵。墨水瓶上加一个铁皮盖,盖中间焊一段铁皮管,煤油灯芯就从这管子里抽出来。一般用不起煤油灯的农户,则用传统的松明照明法。也就是把富含松脂的松柴劈成细条,点燃了插在泥墙上。 农民很节俭的,所以晚上农民都尽量早睡觉,以节约煤油和松明柴。我想就着煤油灯看点书,就会被催着熄灯。所以当我搬进知青房可以用自己的墨水瓶灯看书时,真好比现在可以上网一样开心。这样没有电力文明的生活,现在不能想象。但当时的农村就这么个现实。 下乡那年年末,公社里要拉电来了。大队里欢欣鼓舞,事先挑了一批青壮年社员埋木头电线杆,迎接电工的到来。可是电工来了,电线拉到村头,酒足饭饱以后,却说公社有规定,生产队里到户的电灯电线都由生产队自己装,他很忙要去其他大队的。说的也是,这么多生产队如果农民家里都要他装的话,不知要装到哪一天去。于是晚上生产队开会讨论这件事。 晚上会议上队长说了以后,就要大伙讨论。我大伯的弟弟根火是复员军人,在南京军区干过,算是见多识广的。他主动报名来装。另外社员们就推选我了。我再三推辞说不会,因为我的电工实践当年仅仅是家里换个电灯泡的水平。可是再三推也推不了,大家的信任没办法谢绝。金根大伯用一句富有逻辑说服力的话做了个结论:“文化文化,你有文化,化开来不就得了?!”不得已,就接受了任务。 农村装电灯其实很有趣。每户农民对他家的电灯布局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就先到现场去勘察讨论,弄清楚他们全家对照明的需求,然后决定电线从哪里拉进来,室内怎么布线省钱,灯头装哪里,开关怎么装好。 有的农户很简单,要求在客厅火塘间和楼上卧室各装一盏灯就行了。也有的农户要求一个开关管四个灯头,统一开关好省电。那也简单,弄个并联就可以了。但有天一个农民要求楼梯上装一盏灯,楼上楼下各装一只开关来管住它。我当时就拒绝,说不可能的。一只开关管一只灯,怎么可能两只开关来管一盏灯呢?他振振有辞的说,他在桐庐看到过。这下我哑口无言了。于是晚上来画电路图研究,研究来研究去,终于画出来了。第二天就帮他装好。结果他说:“昨天你骗人,说不会装,怎么困一觉就会装了?”只好给他解释一番什么是电路图。 那时候农民家里是不用火表(电表)的。好像是一个大队一只大火表。电费由大队统一付。所以在农户里装电灯还比较简单,爬梯子布线装开关接灯头就完事,不用装小火表。根火从村子外头几户往村里面装,我从后坞里往外装。根火不久触了电,从集体仓库门口的电线杆上掉下来了,脸面撞在地面一把铁锹上,受了伤。所以最后有三分之二的农户电灯是我装的。晚上看到小村子家家户户亮起了电灯,感到自己亲手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也很有成就感。 那是一九七零年秋天,记住,是一九七零年,新中国成立才21年,电力第一次走进麻境大队。没有钢铁就没有发电厂,这一步是全国许多地方许多人埋头实干的成果。电力文明给农村带来的进步是很大的。除了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明亮的电灯,我们生产队不久就买了水泵、电动打稻机等电力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回去,更是有了电冰箱、彩电等各种家用电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