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的记忆:说说我在农村的劳动生活 in 存档基地-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前沿科技 存档基地 查看内容

文革期间的记忆:说说我在农村的劳动生活

2009-9-23 10:02| 发布者: 镰刀| 查看: 3374| 评论: 0

29、知青下乡的意义~30、在农村过年

二十九、其实对知青下乡的意义,我原来也不明白。身在此山中,懵懵懂懂,做了就做了,没深想其意义。

后来多年了,不断有人在我们耳边,用貌似同情的口吻,提点我们:“知青上山下乡是蹉跎岁月”,“你们这辈子下岗贫困都是毛主席害的”,“中小学毕业生算什么知识青年”,“你们是被迫下乡、变相劳改”等等。这种论调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网络媒体泛滥开来,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渐渐的,他们成功的把知青塑造成一群 “哭哭啼啼骗下乡,忘恩负义骂农民,下岗失业怪主席“的社会形象。这就引起了我的思索。

什么叫“蹉跎岁月”?就是你在那段岁月里毫无收获,毫无得益,毫无作为,完全浪费了那段时间。可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这么个状况吗?

在经受磨练方面,难道你下乡没有得到劳动锻炼与艰苦生活的磨练吗?你还是那个未下过乡的城市青年吗?不是了吧。你经受住了严峻生活的考验。你可能没感觉,但你的父母亲友同事都会感到你的沉稳刻苦勤俭好学与气质的变化。

在增长知识和才干方面,世界上的知识分为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两大类。你对中国社会最大的那部分——农村社会的了解,对农副业生产劳动的了解,对自然环境生物知识方面的了解,是不是都与下乡前一样?你考虑问题的角度、办事的能力,是不是与没下乡的人不一样了?古人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就是因为前者获得的是活的知识。自驾车游和玩“农家乐”也能长知识,只不过没有插队农村那么与农民打成一片,获得的都是些肤浅的表面的知识。

在为农民农村作贡献方面,全国知青“把革命热情和现代文明带到农村去”本身就是一个移风易俗、改造农村的伟大运动。各地知青都根据当地条件和自身能力,为农民农村做了大量工作。除了积极参加当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不说,有许多知青当医生,当老师,当生产队大队干部,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为当地农民做了多少好事,无法统计。像我们大队的阿升,扎根四十年,救治了多少农民兄弟姊妹。前些时我们去爬野山,他带我们走的羊肠小道就是当年他摸黑进山救治病人走过的路,只是当年更荒僻险峻。当地农民见了他,都热情地叫他“马医生”,非常尊敬。为人民做出了这样的贡献,怎么能说虚度呢?

光从个人享受或成名成家的标准来看“岁月是否蹉跎”显然是不行的。遥想红军长征,一路上几十万青年红军为革命牺牲了最宝贵的生命。他(她)们都是十几岁二十岁的年青人啊,没有享受过一天我们今天的生活。他们是不是蹉跎岁月了?

再想想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父兄一辈,特别是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的前辈。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仅用短短28年就建成了外国至少要用上百年才能做到的基本完整的大家都能享受的公有制的工业体系。他们的青年时期也没有享受过甚至今天也没有享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他们当年是不是蹉跎岁月了?

蹉跎岁月是以什么为标准呢?如果归根结底以个人赚钱多少为标准,那么这二三十年来,夜总会洗头店里的“小姐”们妖艳打扮、轻松赚钱,是不是没有蹉跎岁月?为外国资本家猛赚中国钱的高薪白领,是不是没有蹉跎岁月?

有的人讥笑知青说:“中小学毕业生算什么知识青年”。言下之意是他那样的大学生研究生才算有知识呢,你们算个屁。这种人就是捧了几本书就自我感觉了不起的浅薄之人。

文学博士写不出小说,医学院士治不好病人,比比皆是。理论上夸夸其谈,故弄玄虚,不等于实际上真有知识。何况有没有知识是相对的。知识青年之所谓“有知识”,是相对于农民书本知识较少而言的。高小毕业,相对于扫盲班毕业的农民,还是个文化人。这一点,农民比那些看不起知青的精英搞得灵清。事实上,知识青年也利用他们的文化知识为农民办了许多有益的事。

有的人诱导知青说:“你们是被迫下乡、变相劳改”。言下之意是毛主席共产党迫害你们了,你们该报仇。这些人就是用心险恶、渴望变天的反革命分子。

事实上,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叫自己的爱子毛岸英去农民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中国古代就有“不知稼穑之苦,不足以论国事”之说,又有“孩子在身边受宠不如去国外做人质可得历练”的史事。所以解放后有过多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运动,并非是毛主席党中央专门卸磨杀驴,迫害文革师生的设计。

再说我们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在生产生活多方面处处关心我们。那是对劳改犯的态度吗?这次我们四十周年回乡,乡党委政府挂了《欢迎知识青年回家》的红布横幅,腰鼓队夹道欢迎,家家农民如见亲人。那是在欢迎劳改犯回劳改农场?造谣诽谤得太过分了吧?抓住城里学生在农村经历的艰苦,大做挑拨离间的文章,说它们“用心险恶”绝没有一点夸张。

有的人还启发老知青说:“你们这辈子下岗贫困都是毛主席害的”。这就是猪八戒倒打一耙了。如果毛主席在,工人阶级还是领导阶级,在社会上绝对还是政治地位高、劳动岗位稳定、收入逐年提高、劳保福利牢靠的。怎么会下岗会贫穷呢?这不颠倒黑白吗?

又说:上山下乡“没有读大学总算蹉跎岁月了”吧?那么后来不搞上山下乡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读大学了?也没有嘛。那么读了大学是不是就不蹉跎岁月了呢?大学毕业即失业就不说了,大学毕业给有钱人当保姆算不算蹉跎岁月?还有,有钱的老板没读过大学甚至中学,算不算蹉跎岁月?邓小平只读过初中,没读过大学,算不算蹉跎岁月?“不读大学算蹉跎”论可能站不住脚。

也许,有的人会质问我:“说什么漂亮话!插队那么好,你干嘛要回城,干嘛不在农村扎根?”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做些介绍。

六九年下乡那天,合村公社在操场上开了个欢迎大会,在其他大队知青代表上台表决心后,我也上去发了个言。散会后,农民们都一家带一个,领回家去住。我大伯就说我:“你表的决心‘与工农相结合’没有人家大队知青的好。人家是‘汗流在××,血流在××,骨头埋在××’。那个决心才大。”我回答他:“与工农相结合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们先与贫下中农相结合,下次再去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又没有错。”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

下乡二年后,也就是七一年早春,大队书记小老余找我说:“有个好事情,上面来招工了,要知青。大队里研究过了,让你去。怎么样?”我一阵高兴后,就想起我带头走了一定会影响大队知青的士气。大家二年了,刚刚初步适应农村生活,这样思想情绪会很乱。如果要回城,也得有个次序:就是年纪大一些的高中生先走,初中生缓一步;单人的先走,兄弟俩姊妹俩互相有照顾的缓一步。就把这些意思跟小老余说了。小老余同意了,问我这一次让谁去?我就推荐了个同学。可惜后来他体检没合格,这名额浪费了。

下乡三年后,即七二年一月,小老余又通知我说:“又来招工名额了,而且指明要66届高中毕业生,回杭州当中学老师的。看来以后你们都留不住的。”我才和别的同学一起回城。后来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回杭州工作了,只有阿升因与当地女孩结婚没回来,公社培养他做了医生。

所以可以看出,我对毛主席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理解是一贯的。我认为毛主席的意思,就是让青年学生去受一受城市里不可能有的增长才干的特种教育,接受好了是要毕业,要回城的;而不是所谓“城里没饭吃,没工作,城市人口大规模迁移”,以后定居农村了。后面这种“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谎言已经被邋遢道人网友有数据有事实的帖子《当年让知青下乡并不是因为就业机会不足》揭穿了,大家可以看看。

当然,单单回城工作,也有两点值得批评。一是回城时间拖得太长。我们最迟回杭的在农村待了十年,这就很不合理,违背了“再教育”的战略安排。这期间,政府大量招收了农村青年进城当正式工,但没注意优先招收知青。二是下乡有组织,回城没组织。只放宽回城政策,没具体统一安排。以致靠家长各找门路,很不负责。尤其是下乡不体检,上调要体检。如果统一回城,举行凯旋欢迎仪式,按身体状况,统一分配工作,那才是完整的执行了毛主席的“再教育”指示。这一点,在目前“大学生下乡当村官”运动里要吸取教训。

另外,现在主流时尚一种“成功人士”的提法。我有疑议。比如一般认为,省政府官员要比农村医生“成功”。我却认为阿升的一生比我成功。我八五年进省政府智囊机构——省体改办,在经济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未能阻止错误倾向的发生和肆虐,不能治理越来越重的社会疾病。我是不成功的。而阿升呢,不畏艰险,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实实在在的医好了许多农民的疾病。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他那两幢二层楼的装修相当现代化、空气清新的住房,远比我住的强。他是成功的。年逾六十岁了,回顾人生,谁能说得清:怎样是成功?怎样是不成功?

对当年知青下乡这件事,如果坚持按毛主席的意思,中学生轮流下乡锻炼,三四年一届,那么世界上就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重视实践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制度。为什么三四年一届呢?因为一般第一年是最不适应最苦的一年;第二年虽然生活比较适应,但农活还不行还被动的一年;第三年才是农活基本掌握、比较如鱼得水的年份。

有时候,一项好设计是可能被粗糙施工弄坏的,一项创新性制度设计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第一批知青比如三四年锻炼以后全部回城安排工作,后继知青下乡会不会有许多人和家长抵触不肯去呢?肯定很少了。年轻人思想身体生存技能都得到锻炼,真切了解了农村农民农业,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吗?不一定听教授讲课才是受教育。我在省体改委工作时是给杭大经济系的师生上过课的。

如果学生十年基础教育后,一律下乡接触农村农业农民实际,了解基本国情,增长知识才干,就会产生更坚强更好学更艰苦朴素更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年轻人。然而可惜的是,这项制度安排开始时被有些“左”的领导干部干扰。他们借用少数知青“扎根农村”的热血口号,开展“扎根教育”,阻碍知青按期回城的正常循环;同时又制定“农村户口不准迁往城市”的政策,进一步造成知青的不满。后来又被右的方面从根本上取消了。所以这方面大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教育改革。只好有待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探索完善了。

如果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不解散,如果政府有序的保持所有中学生3~4年下乡锻炼后一律回城分配工作(自愿留下的除外),那么“知识青年下乡锻炼”的制度也不失为人类历史上克服城乡差别的真正的制度创新。那样子,中国青年就会有一种新的精神面貌、身体素质出现在世界面前。可惜,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这个优秀的制度设计不会再现了。

批驳国内外右派对知青运动的诽谤,是我办《峥嵘岁月·杭一中知青》网的起因之一,希望网友们理解。另一个原因,是想搞一个平台,供知青同学们回忆峥嵘岁月、交流思想感情、开展联谊活动。

三十、新年回家,谈论人民公社的人情味————旧帖钩沉

前几天,和朋友回了一趟乡下。跟乡亲们围着火塘烤火,大家谈着眼下中青年都离乡背井谋生、过年回来也各顾各的,都不禁回忆起人民公社时农村里那股浓浓的人情味。

大家先说起的是“搡麻糍”。把糯米蒸熟,再放进洗净的石臼里,拿起巨大的木槌将其反复捶打,这个过程就叫做“搡麻糍”。从搡好的一大团粘韧的糍米团上揪一小团下来,沾以炒熟的芝麻,就成了香甜可口又耐饥的“麻糍”。

那时候,生产队里的年青人平时一起劳动,过年了也一起搡麻糍。动手抡起大木槌搡的都是小伙子,姑娘们则在一边绣袜底做针线,笑吟吟的偷看他们比试力量和技巧。大妈们在家忙着蒸自家的糯米饭轮流送来搡,孩儿们来回奔跑通风报信同时弄一点麻糍吃吃,中老年男人则在一边烤火抽烟,聊着当年的年成和明年的生产计划。这时候的生产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分谁家的,麻糍都轮流拿来集体搡,村里充满了热闹喜庆祥和的气氛。

过年时节,大家除了走亲戚,上公社逛街购物,就是互相串门吃请。无论谁进了门都是喜客,都要请喝酒坐席的。菜蔬嘛山里人家除了自家养的土鸡、自做的豆腐、大肉、鸡蛋、青菜、竹笋等等,鱼是一定要有的。有些人家还有野味,无非毛兔、野鸡、黄麂、野猪之类。酒是自酿的米酒,生产队里集体酿的番茹烧。零食则有芝麻冻米糖、香喷喷的炒番茹片、烘嫩玉米、烘番茹、炒葵花籽、生产队自种的甘蔗等等。年青人不象小毛孩只注重吃,常常是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眉来眼去另成一番天地。

那时的春联不兴买,都是买来红纸请村里有文化的人自己写。内容常常是联系着实际商量着写,都是健康吉祥积极向上的,真正的DIY。写好了就贴在门口两边或贴在堂前的毛主席像两边,很是喜庆。我也给农民写过。

杀年猪也很热闹。生产队通常从集体养猪场挑一头肥猪作为年猪杀了分给大家过年。我们是大致按工分分猪肉的,不需交钱,从分红里扣。现在想起来,那是为了激励劳动积极性,共享劳动成果。农民自家没造房婚嫁类喜事不太杀猪,都爱卖给公社供销社,价钱公道,还有化肥票等奖励。常常在卖猪后买个二三十斤肉回来,挂灶头上面熏着慢慢吃。

大家又说起那时候社员造房子的盛况。那时谁家造房子,就是全生产队的大事。除了请来的专业木匠需付工资,社员们都是队里请假来自愿帮工,不要报酬的。也不是谁想来就可以来,得有力气或者经验,上得了台面。来的人说说笑笑,一边卖力做一边辩论建房技术,认真负责,就像给自己建房一样。比较现在叫人帮工也叫不到,另外叫人都得付钱质量还不得保证,大家不觉兴叹。

再说起村里的公益事业,那时候生产队党员一带头,什么难事也不难,大家一条心很快就办好了。象造大寨田,当时有个坡地约30度,水土流失严重,按现在专家说就是“不宜耕作”。可是大家一商量,认为山上沟里有水源,坡面上阳光充足,以粮为纲嘛可以学大寨造梯田。就看好地形,订下规划,乘冬闲时节干起来了。筑坎的巨石是就近从溪坑里抬的,大冷的冬天我们踩破薄冰用粗铁丝环把巨石套住,二个人甚至四个人缓缓抬起来,哼着号子一步一步抬过去筑坎。妇女们则搬石填土,平整土地。老农民则凭经验在梯田后坎起冷水沟。严冬腊月,大家都干得热气腾腾,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基业。谁也没想到,现在的年青人都不要种田,打工洗头去了。

人民公社的人情味,来自于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生产资料公有了,实行保障农民基本人权基础上的按劳分配了,人与人就消除了私有造成的隔阂,人情味就油然而生。那时候,【六亿神州尽舜尧】,社会风气非常好,全靠毛主席的领导好,指出公有制这阳关道。

原载峥嵘岁月:http://zrsy.5d6d.com/thread-194-1-1.html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精彩工人论坛
美国GMG联盟工会举行罢工,对新
美国 Gizmodo 媒体集团联盟(GMG 联盟)今天举行了罢工,Kotaku、Gizmodo、Jalopnik、Jezebel、L
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与政府进行11小
据国际在线报道,9月1日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与韩国政府举行第13轮谈判,经过11小时的谈判双方达成协
惠普被骗110亿美元案,涉案资本
在近日公开的 Autonomy 前首席执行官迈克·林奇(Mike Lynch)引渡案件的裁决书中,在惠普以 110
澳大利亚在悉尼试点推广太阳能,
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一座有80年历史的康乐中心近日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这是悉尼市政所属的第
法国铁路工人2014年6月大罢工持
2014年6月17日的消息,法国各地铁路工人正在举行罢工维权运动。这是法国铁路工人多年罢工抗争的
美国地方政府和运营商联手禁止家
从去年以来,谷歌在美国堪萨斯城引爆了千兆光纤宽带“风暴”,在谷歌的逼迫之下,美国的电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