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纱厂奠定河南纺织业根基 in 亚太-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亚太 查看内容

三大纱厂奠定河南纺织业根基

2009-9-23 10:40| 发布者: 镰刀| 查看: 301| 评论: 0

纺织服装工业,是河南“经济一盘棋”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历史上,河南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从未落后于全国,而这一切归根于河南所处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是原材料产地的优势。这两个优势至今还是河南重整纺织服装业的最基础条件,也是河南完成纺织服装工业重振之旅的信心所在。

□今报记者 高亮 赵珺/文 李杨/图

●清末民初

三大纱厂奠定河南纺织业根基

1916年,一个斯文的上海人来到郑州,他就是与张謇、荣氏兄弟、周学熙并称为民国时期“四大棉纺大王”的穆藕初。

早年在棉花行当学徒、后来留学美国并师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穆藕初来郑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用他在美国所学,在郑州建一座“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纱厂。3年之后,在今天的郑州布厂街附近,拥有全新美式机器设备、员工达4000人的股份制企业——豫丰纱厂正式开工投产。值得注意的是,厂房内“公事房、公房、栈房、修机间、物料间、摇纱间、清花间、布厂、植棉场、工人宿舍等”一应俱全,豫丰纱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纺纱厂。“豫丰纱厂是郑州地区的第一家纱厂,也是郑州地区棉纺工业的发端。”原国棉二厂总经理、现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振刚告诉记者,豫丰纱厂后来几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豫丰纱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棉二厂,后来,国棉二厂又改制成为现在的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

河南省轻工业学院服装设计系教授吴临第认为,被称为“四大棉纺大王”之一的穆藕初来郑州创办豫丰纱厂,说明当时郑州地区的纺织工业发展与国内纺织工业发展是同步的。

实际上,在当时的整个河南,除了豫丰纱厂之外,还有两个很大的纱厂。一个是从安阳“马氏庄园”走出来的广东巡抚之子马吉森创办的“广益纱厂”(后来成为安阳豫北纱厂),居当时全国民族资本纺纱厂的第六位,是河南省内最早的纺纱企业,占地达350亩,砖木结构房屋达2800间,安装细纱机73台。另一个则是由当时的怀药商人鲁连城投资80万两白银,在武陟建立的成兴纱厂(后来成为新乡化纤纺织总厂)。

据了解,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需求,这3个纺纱厂的经营状况都非常好。但后来,由于国内战事频频,它们和当时国内很多著名的纱厂(包括张謇、荣氏兄弟的纱厂)一样先后没落。“这3家纺织企业奠定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河南纺织工业基础,为河南培养了第一批产业工人。”而今天,这三大纱厂所在的郑州、安阳、新乡依然是河南纺织服装业的重要区域。

●“一五”时期

郑州跃升“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如果说,河南纺织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并不落伍,那么在后来的计划经济时代,河南的纺织业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1953年,全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棉纺业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大的实业,被纳入国家视野。国家决心有计划地发展棉纺工业。在当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上,中央人民政府确定在京广线沿线及京广线以西靠近产棉区的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4个地方同时发展纺织工业。这4个城市,加上原有的邯郸、咸阳两地,后来被称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头顶“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的郑州,开始进入“平地起高楼”的纺织工业火速建设时期。在当时郑州西郊的1万亩荒地上,国家投资1.76亿元,以一年一个厂的速度,一口气建成了5家国营大型棉纺厂。加上在“豫丰纱厂”基础上建立的国棉二厂,郑州六大棉纺厂的面积比当时的郑州市区还大。

同时,在国家的号召和调动下,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1万多名技术工人、管理干部纷纷来到郑州,郑州由此开始了至今仍倍感荣耀的全国纺织基地之旅。为了整体配套,国家在六大棉纺厂周围兴建了大型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纺织器材厂等企业。“那时候的西郊还是一片荒野,很多来自上海的工人都是骑着毛驴过去的。”吴临第教授以此形容当时人们建设全国纺织基地的热情。据悉,当时的郑州号称拥有10万纺织大军。到了1959年,郑州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增长460倍。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培养产业工人方面,在豫丰纱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棉二厂成了当时的核心,基本上是每建成一家棉纺厂,这些厂的新工人都要到国棉二厂培训、实习。

吴振刚说:“改革开放前后,郑州棉纺厂女工的月工资80多元,而当时普通职工的月工资只有20多元。就连当时的铁路职工都想往纱厂里调。”

●改革开放

河南时尚服装与全国同步

据吴临第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郑州纺织业叫响全国的同时,郑州也诞生了一批服装企业。“比如,在现在的银基服装城附近就有郑州市第八服装厂、银基对面的大昌服装厂、德化街周围还有第四服装厂和儿童服装厂等众多的服装企业”。当时郑州市服装总公司下辖的服装企业达到26家。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南的一个服装品牌甚至叫响全国。“那时候,作为全国四大印染厂之一的郑州印染厂,有家叫‘达洋’服装厂的下属企业,它生产的‘达洋’牌服装在北京王府井商场一上市就被消费者疯抢。该厂生产的服装都是当时比较时尚的女装。”吴临第说。

据了解,当时“达洋”服装厂生产出了蝙蝠衫、巴黎装、公主装等不同款式的服装。在当时以军绿色为主的军装和灰色、蓝色为主的呢子大衣中,其采用的颜色以红、黄、绿为主,加上时尚化的元素,在当时受到热捧,曾经创下10天卖了1.8万件的纪录。

事实上,这并不是河南第一次刮起服装时尚化风潮。吴临第回忆:“在1980年,应当时的轻工业部的要求,河南省当年5月在工业展览馆举办了河南省第一次服装展,吸引了大批参观人员。”据悉,在这次展览中,最吸引人的是由吴临第设计的河南省第一件连衣裙。“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衣服多是统一制式的军装,‘连衣裙’的出现几乎轰动了全省,很多爱美女青年都希望现场购买,还有很多服装设计师去抄写规格和大小尺寸。”对于河南省第一次服装展,吴临第记忆犹新。

需要指出的是,河南的第一次服装展和第一件连衣裙所引起的时尚化的变化,并不比全国服装发展大势慢多少。就在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才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举办了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第一次时装表演,皮尔·卡丹成为率先登陆中国市场的欧美时尚品牌,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才对穿衣美学有了新的认识。

■记者手记

在河南纺织服装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历史上河南纺织服装业发展从未落伍。从三个时代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为什么在这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河南纺织服装业都能与时代同步?穆藕初选址郑州办豫丰纱厂,是因为这里“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场甚广”;而在“一五”时期,郑州能入选全国的纺织业基地,也是因为沿铁路线和棉花产区;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素养以及培养的设计人员,则让河南服装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机会在全国露脸,若非这种关系,包括吴临第和“达洋”服装的设计者孙宏在内的服装设计人员就没有崭露头角的基础了。

由此可以得出,发达的交通条件以及接近原材料产区的地缘条件,是河南得以在全国纺织服装发展格局中不落后的最根本原因。

而现在,河南的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国铁路枢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等等依然是非常明显的发展优势。另外,河南至今依然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今年预计棉花产量达到65万吨。同时,发达的交通还能使河南从黄河流域其他产棉省调入棉花。因此,从上述三个时期着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河南在新时期振兴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即天然的产棉区位置和发达的交通要素。

事实上,目前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的振兴并非仅有“地利”之便,金融危机的出现是为“天时”,目前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大转移正风起云涌;同时为扶植国内纺织业,2008年下半年国家连续两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率已由之前的11%上调至15%,对企业而言负担剧减。而“人和”,则是省委、省政府对纺织服装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得此“天时”“地利”“人和”,河南纺织服装业振兴有望。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