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如何进入中国的:第一家三来一补的回忆 in 只看历史-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世界资讯 只看历史 查看内容

资本主义如何进入中国的:第一家三来一补的回忆

2009-12-31 09:01| 发布者: 上山下乡| 查看: 710| 评论: 0

摘要: 工人论坛工作组语:从69年开始每年到农村招青年农民成为国家工人,成为国家招工政策,一直执行到76年“四人帮”被打倒后,77年停止国家招工。80年代初,大批返乡知青,大多数没有背景的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弟,没有工作 ...

工人论坛工作组语:从69年开始每年到农村招青年农民成为国家工人,成为国家招工政策,一直执行到76年“四人帮”被打倒后,77年停止国家招工。80年代初,大批返乡知青,大多数没有背景的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弟,没有工作安排。同时出台顶岗政策,让老工人下岗,儿子闺女顶上。而国家到农村招工的政策停止执行之后,开始引进资本家,开始资本主义建设,让青年农民成为“农民工”,到珠三角给资本家做剥削的雇佣工人。本来这些青年农民应该成为拥有五大保障的国家工人,但他们成为国家工人的权利被剥夺了,被推向资本家的工厂,成为没有保障的农民工,外来工。

在中国工人阶级被资本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今天,回顾中国工人阶级曾经拥有五大保障的历史,再来看看五大保障被取消的前奏,资本家是如何进入新中国的。这篇《南方都市报》所刊发的,带有资产阶级浓厚怀旧味道的文章,再次将历史的记忆掀开,让我们看看,当年迎接资本家进入中国的诸多干将们,以及当年我们的工人阶级是如何被收买,如何事不关己的在旁观。回顾历史,鉴证现在,展望未来。敬请围观,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的历史回顾

◎看图说史之十一·珠海香洲毛纺厂

定格历史瞬间 挖掘时间黑洞

往事

受访人 时任香洲毛纺厂厂长 黄健

1979年建厂时投了700多万元

调到毛纺厂前,黄健在珠海氮肥厂担任党委书记。1979年初,毛纺厂6000多平方米的两层厂房建成后,各种生产设备正陆续运回。黄健也随之被调任到厂里当厂长。

黄国明表示,毛纺厂当初的投资是700多万元。

行政人员不到国企十分之一

当时,香洲毛纺厂无论是生产设备、生产管理、人员编制等方面,都属全国先进。尽管很多进口的生产设备都是二手产品,但比国内的厂家都要先进。

香洲毛纺厂投产后,上海第三毛纺厂、北京清河毛纺厂等全国各地毛纺厂非常关注,陆续派了管理人员前来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

据了解,从人员编制上,当时的香洲毛纺厂可谓“精兵简政”,行政人员只有8~10个,而相同规模的老国企,各种部门的行政人员一般有上百人。

投产初期产品合格率仅87%

毛纺厂投产初期,由于各种原因,曾出现过一些问题。珠海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健民在其《创办珠海特区五年的回忆》一书中,提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合格率仅87%;其次是产量低,投产近一年,月平均产量仅完成生产指标的58.8%。

1980年,香港企业和澳门投资方致函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分公司和中共珠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称香洲毛纺厂的生产“始终处于不正常状态”,“非但产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更严重的是,质量始终没有达到用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以致造成这两个公司无法将香洲毛纺厂生产的毛纱继续向用户交货。对方宣布,将暂停向香洲毛纺厂提供原料。

曾经做好做坏都拿同样工资

“当时,国内外媒体的报道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黄健回忆道,其实毛纺厂出现一些问题,投资方也有一定责任,不过最关键是当时很多工人还没有适应“三班倒”上班制度,加上对工序、操作还不太熟悉,影响了生产质量。此外,工厂实行八级工资制度,工人们无论做得好还是差,都拿一样的工资,积极性不高。

“工序是一道道紧密衔接的,只要其中一道出问题,整个生产都会受影响”,黄健认为,当时的工人都是由劳动局调配,一些不适合在厂里工作的人员也被安排过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厂的生产。

1980年的6月份,毛纺厂开始停产整顿。黄健向当时市委书记吴健民提出两点改革建议:一是人事制度改革。毛纺厂有权自主选用人才,而不是由劳动部门直接分配;二是分配制度改革,以生产数量、质量作为每个人收入的衡量标准。

“当时,提出这两条改革建议要冒较大政治风险”。黄健回忆说,当时吴健民书记慎重思考良久,才决定让自己写一个方案,同时叮嘱他“只能在香洲毛纺厂试验”。

改革建议得到批准后,黄健开始在厂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调走了12名不适应厂里工作的员工,同时新招聘了一批员工。工资制度由原来的“计时工资加奖励”,变为“集体定额计件,超额比例提成”,把员工的工资收入直接和生产水平挂钩。

车间主任最高可拿300元/月


时任毛纺厂副厂长黄国明和员工。李志均 摄

毛纺厂门口,进门左边是车间里面是仓库。李志均 摄

当年生产车间内场景。李志均 摄

邓小平视察香洲毛纺厂。黄国明 翻拍

毛纺厂正式投产并举行酒会。黄国明 翻拍

黄健为谷牧介绍生产情况。黄健 翻拍

陈旧的宿舍楼,成为毛纺厂留下的“遗产”。吴建登 摄

停产整顿历时18天。经过整顿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各班的生产距离也逐渐拉开,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

“每个班的成员都开始互相监督,以提高效率”,黄健表示,员工们的自觉,让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大为减轻,但生产效率则迅速提高。一些业绩突出的车间主任,最高可拿到300元的月工资,而当时副厂长级别也就接近200元。

受访人 时任香洲毛纺厂副厂长 黄国明

率10名干部子女到澳门学习

1978年10月,在毛纺厂破土动工前夕,30多岁的黄国明从香洲船厂被调到毛纺厂任厂长。10月23日,厂里招进10位年轻人,他们将被当成未来骨干培养,一招进来就被派到澳门那边学习毛纺厂管理和技术。带着这批青年到澳门学习的人,正是黄国明。

“这10名青年都是当时县里科级以上干部的子女”,黄国明透露,由于毛纺厂作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企业,对应聘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初那批员工都是通过各种关系介绍进来的。部分员工知道自己能进厂工作,显得异常兴奋,甚至等不及把手续办理完,就开始到厂里上班。

不过,这批员工肩负的担子也非常重,尤其是那十名骨干青年,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把办厂的各种理论、机械操作全部弄懂。

学习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时间紧迫,难度较大。不过,这十名青年顺利通过了各种考核。学习回来后,他们在厂里一般担任车间主任、班长等职务。

生产流水线来自“联合国”

黄国明一行结束在澳门的学习后返回了毛纺厂。当时,各种进口的设备正准备安装。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这些设备都是从各国买入的”,黄国明介绍,澳门投资方对办毛纺厂是非常有经验的,选择的机器也不是看到有就买,而是哪个国家好,就购买哪个国家的。比如,梳毛机是从波兰购入,空调是从美国进口,此外,毛纺厂也从日本、西德、英国买进了相关生产设备,可以说,厂里的机械设备来自“联合国”。

黄国明透露,各种进口设备通过海关时,比一般通关要快捷很多,这是因为当时采取了特殊的渠道,简化了通关程序。这批设备安装完毕后,在1979年10月份,毛纺厂开始进行试产。从零开始学习,再到试产,整个过程不到1年时间,可以说速度非常快。

上面的领导时不时就来视察

黄国明当年的家,距离毛纺厂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车(自行车)程。不过,他在职的几年里,却很少回过家。自己的小孩从小学到初中,都很少见到爸爸回家吃饭。

“主要是感觉压力太大了”,黄国明表示,尽管拿到的工资在当时比较高,但工作却很不轻松,反而觉得很艰苦、很紧张。因为毛纺厂是“第一家”,上面很多领导都非常关注,时不时会过来视察。

当年,毛纺厂内曾经发生过女工人在生产时,不小心被机器扎穿手掌的事故。这更让负责生产和技术管理的黄国明神经紧绷。

到了1985年,珠海的“三来一补”企业渐渐多了起来,毛纺厂不再是一枝独秀。经济改革已经从最初的涓涓细流,开始变为大江巨流,黄国明也从毛纺厂调到上一级单位就职了。

图解

本地技术师傅让澳门主管刮目相看

照片中的生产机械称为走锭机,有部分是国外进口的二手产品。一次,有一台走锭机突然停了,无法生产工作。学机械出身的黄健判断是油压马达内的滑片断了。于是,他让技术师傅把马达拆开,取下滑片,并打算把它修理好。不过,要铸造一块同样的滑片,首先得清楚其构造和成分,成分不一样,热胀冷缩程度会不吻合,没法使用。

当时,澳门投资方派驻的工厂主管看到机械“被拆”,非常生气,大声问“你们为何拆了,我搞了10多年也不敢拆”。黄健回答说:“坏了就应该修好啊”。

不过,在该主管看来,这种马达制作工艺精密,甚至在香港也不可能修好,要运回德国维修,再运送回来。但黄健认为,与其花几个月送回德国修理,不如自己动手。

不过修好可不是一件易事。当时,珠海没有金属化验设备,于是技术师傅把滑片拿到当时的中山市农机院检测。不过,由于滑片精密度要求非常高,既要能够在马达内滑动,又不能漏油。当时国外都是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而国内却没有相关的加工设备。于是,技术师傅先用一般刨机床加工成一个规格相同的滑片,再用手工来仔细研磨,以达到相关的使用精度。花了两天两夜,终于成功了。从发现问题到修理好,前后一共只花了一个星期。第二天,澳门主管得知是厂内的技术师傅用手工研磨滑片,惊讶得差点说不出话来。从此,他对中国工人另眼相看。

提高嗓门回答邓小平的问题

1984年春,邓小平到珠海视察,参观了香洲毛纺厂。当他走进生产车间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这些生产设备从哪里买来?生产的产品卖到哪里?

当时黄国明有点紧张,轻声回答说:“这些设备都是从德国、日本、波兰进口的,我们的产品销往全世界”。车间内机器轰鸣,几乎掩盖了黄国明的回答。邓小平的女儿在一旁提醒黄国明,回答要大声一些。黄国明提高嗓门又回答了一遍。

投产仪式请了57国领事馆官员

1979年11月7日,毛纺厂正式投产。在投产开幕仪式当天,厂里举行了庆祝酒会,并邀请了驻香港、澳门的57个国家的领事馆人员参加。当天有500多家厂商代表和新闻记者前来,有几十个国家的报纸发布了消息。珠海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健民、市革委会主任甘伟光、香港投资商曹光彪等人出席并参加剪彩仪式。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香洲毛纺厂开始它的历史之旅。毛纺厂设计能力为年产16支毛线120万磅,职工238人。

谷牧说“要办成一面旗帜”

这张照片,老厂长黄健一直把它摆在家中的台面上。毛纺厂投产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珠海视察,并特地参观了香洲毛纺厂,黄健则在旁边介绍相关的产品生产情况。据黄健回忆,当时谷牧不断鼓励厂里的工作人员,“要把毛纺厂办成改革开放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重游

旧员工宿舍迟早也是要拆的

在珠海吉大景山路和白莲路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绿色的草地,其实这是一个小公园。在公园内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有“景莲翠园”四个大字,这就是公园的名字。由于周围树木的遮盖,川流不息的人们,很难注意到这几个大字。

香洲毛纺厂的老员工说,公园里这几块巨大的石头,曾经是毛纺厂的标志物。大石头的旁边,有一栋四层高的楼房,很多玻璃窗已经破裂,这曾是毛纺厂的员工宿舍。

龙先生是这栋楼房的保安。他1991年从湖南来到珠海,从1997年开始,他一直住在里。龙先生说,这里的房子很多是三房一厅格局,估计是提供给有一定职位的员工住的。普通的基层员工,则是住在另外一边的宿舍。

龙先生说,他搬进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毛纺厂了。而前面,只有一座高楼。十多年来,车多了,楼高了,而自己住的地方,则越来越破旧了。

“迟早要拆迁的”,龙先生说,在这栋宿舍楼住的很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原来在旁边的珠海宾馆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将被崭新的大楼所取代。而新的大楼旁边,是很难容忍一栋破旧的小楼的。龙先生说,自己这样的年纪,也很难找其它工作,如果拆迁,他将考虑回湖南老家。

大事

1978年8月31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与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简称永新公司)签下协议,双方以补偿贸易形式共同兴建香洲毛纺厂,厂址选择在当时的珠海县。

1978年11月毛纺厂破土动工。

1979年8月毛纺厂6000多平方米厂房建成,并安装设备,9月试产。

1979年11月7日 香洲毛纺厂正式举行开幕典礼。

1984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来珠海期间,首先便来到香洲毛纺厂视察,仔细询问了工厂的相关情况。

1988年度珠海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香洲毛纺厂721高比例兔毛纱技术夺得一等奖。

1993年由于国内毛纺行业不景气,香洲毛纺厂停产搬迁。

1996年毛纺厂正式转产,与香港华凌公司合资成立珠海香凌轻纺有限公司。

2003年5月香凌轻纺有限公司结业注销。

史说

北京一饭局上敲定毛纺厂项目

1978年5月23日,永新公司创始人曹光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的总经理陈诚忠等几个朋友在北京聚会,由于两人都从事毛纺行业,算是老相识了。席间,陈诚忠一再要求曹光彪代其向外国市场推销国产毛衫,为国家创造多一些外汇。

曹光彪坦言这恐怕并非易事,一方面当时的国产毛衫花样古老、质量欠佳,另一方面内地的工厂生产、管理落后,工人积极性不高,产品出了次货也无人负责。“不如由我到国内来办一个工厂试试吧!”曹光彪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

曹光彪谈及了自己的设想:自己出资到内地兴建一家现代化的毛纺厂,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提供原料加工毛纱,所有产品全部包销到澳门和香港,待收回投资,工厂就归国家所有。

虽然想法有点胆大,但陈诚忠和另外几位觉得这倒是个好主意,并要求曹光彪回港后立即起草一份建议书,由陈诚忠负责向上级呈报。

曹光彪并随即组织人员起草相关计划书,并于6月15日把全套设厂计划书包括设厂意见书寄给北京。三个星期后的7月6日,曹光彪便收到北京方面的答复,“基本同意”。8月31日,“筹办毛纺定点厂协议书”正式签订。协议书规定,由中国方面提供厂址,厂址选在拱北至香洲之间,厂建成后专门为永新公司进行来料加工。

——— 摘自《珠海外商》

旁观

“第一”可以走得更远吗?

是不是每个“第一”,都难以坚持到“最后”?

珠海香洲毛纺厂是最早闻到改革开放气息的企业。很幸运,它成为了一面开放的旗帜,可以享受各种政策带来的恩惠;另一方面,它是改革的试验品,必须承担“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

1979年11月,毛纺厂投产了。可是,它还未来得及享受新生的喜悦,便遭受了成长的烦恼。看来,时间不会站在弱者的一边。若要迅速成长,必须尽快完成蜕变;如果无法忍受这个过程的阵痛,注定要被扼杀在摇篮中。

1980年,停产、整顿、重新投产,毛纺厂终于完成了第一次飞跃。经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把人从呆板的制度中解放出来——— 同时也解放了生产力;它跳出了井底,打破了铁饭碗,消除了人们对改革的质疑,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作为国内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毛纺厂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为后来者铺就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这,也是它作为“第一”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如此,它通过借助外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掘出来。不过,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因产权的变更,或者大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发展也变得飘摇不定。毛纺厂也一样,历经了80初一枝独秀、90年代因行业不好而没落迁址,进入新世纪后,终于走向了终结。这个过程中,一个企业走过的轨迹,似乎就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这也正如前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说过的,(香洲毛纺厂)尽管是一种比较低层次的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经营模式,但对工业基础几乎是一穷二白的珠海经济特区而言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由“三来一补”创造原始积累的财富,继而向自主经营的外向型企业方向发展,香洲毛纺厂“借鸡生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为由中方独立经营的外向型企业。香洲毛纺厂的发展历程其实是珠海特区工业前1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人们常说,历史没有多少新东西。是的,历史之所以不断重复,或许是人们更看重未来,有时忘记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同样的错误一再重复。既然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能向前迈开一大步,那么,偶尔歇一歇,让精神更好再继续启程,说不定会走得更远呢。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

精彩工人论坛
美国GMG联盟工会举行罢工,对新
美国 Gizmodo 媒体集团联盟(GMG 联盟)今天举行了罢工,Kotaku、Gizmodo、Jalopnik、Jezebel、L
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与政府进行11小
据国际在线报道,9月1日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与韩国政府举行第13轮谈判,经过11小时的谈判双方达成协
惠普被骗110亿美元案,涉案资本
在近日公开的 Autonomy 前首席执行官迈克·林奇(Mike Lynch)引渡案件的裁决书中,在惠普以 110
澳大利亚在悉尼试点推广太阳能,
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一座有80年历史的康乐中心近日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这是悉尼市政所属的第
法国铁路工人2014年6月大罢工持
2014年6月17日的消息,法国各地铁路工人正在举行罢工维权运动。这是法国铁路工人多年罢工抗争的
美国地方政府和运营商联手禁止家
从去年以来,谷歌在美国堪萨斯城引爆了千兆光纤宽带“风暴”,在谷歌的逼迫之下,美国的电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