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8月17日报道 颇感“压力大、挺紧张”的事就是与记者打交道,“有时自己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说又怕记者写我推脱不答,这时最为难”。 “把民生放在首位,没有私心杂念就能坦然,心态坦然也就没什么困惑了”。 深圳市党委系统19名新闻发言人上任至今已经一周;“大部制”改革后,深圳市政府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履职也近一年。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实施一年后,新闻发言人履职状况到底如何?记者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否第一时间联系上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对此,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大多数发言人在电话那头并非“触手可及”:政府方面,65%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其中,市人居委和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号码全是“空号”。党委方面,44%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即使是接听了电话的新闻发言人,一半以上以各种理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逾六成政府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 早在1985年,深圳便建立了市、区、各部门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今年5月,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首次推出了新闻发言人,8月,进一步推出了19名党委新闻发言人。 本报记者根据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布的联系方式,于8月11日9:30、11:00、14:30、16:00分别拨打了43个深圳市政府部门和18个党委系统的新闻发言人电话。 由于深圳市农业和渔业局没有公布新闻发言人,深圳市科工贸信委、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的新闻发言人均为2名,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党委新闻发言人为同一人,因此,61个部门共有新闻发言人58人。 通过4次拨打电话,记者发现,43个政府部门中只有15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接听了电话,接听率为35%。党委新闻发言人的接通率相比之下较高,16个部门中有9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接听了电话,接通率为56%。 部分已调离新闻发言人仍在联系表中 2009年7月底,市政府机构改革后,深圳市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已扩充至近800人,全为兼职工作。其中市政府及各部门、各区政府共设立新闻发言人59名、配备新闻助理88名,各基层新闻发言人及助理共6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多部门、多角度”的新闻发布体系。 记者在电话调查中发现,市人居环境委提供的电话全是空号,该委新闻发言人林翰章和2名新闻助理的电话均“不存在”。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必祥的电话也是空号。 记者在拨打电话时发现,市台办新闻发言人崔闽融上任已半年多,但新闻发言人联系表上依然显示是已调离的陈可田。 深圳市外事办新闻发言人也已经替换,由分管新闻文化事务的谢成良接替前任任国明,这一变动在联系人表上也没有显示。 深圳市科工贸信委原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殷勇通过公推直选已经成为深圳市统计局长,并于7月30日正式上任,政府网站上也没有进行更新。 有人“婉拒”采访,有人“有问必答” 新闻发言人面对记者的态度差别也很大。接通电话后,有的发言人不接受采访,有的发言人非常热情、专业,有问必答。 在接听电话的新闻发言人当中,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马宏、市城管局新闻发言人周兴宋、市纪委新闻发言人裴蕾等7名发言人虽然接听了电话,但表示正在开会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市纪委新闻发言人裴蕾、市住房与建设局新闻发言人胡建文、市监察局新闻发言人李庞芳等4名新闻发言人建议记者持单位介绍信或采访提纲,另约时间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有五六名发言人将电话转给新闻助理接听;而其他新闻发言人多以“以后再说吧”笼统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不少新闻发言人在接听电话时非常热情,如福田区委、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洪存伟、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陈惠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李明、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程学源、地税局新闻发言人杨龙、政法委新闻发言人林开榕、金融办新闻发言人肖志家等,尽管公务繁忙,他们均在拨通电话两三声后即刻接起电话,并在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中接受了记者约半个小时的采访。 洪存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我们一定忠实履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阳光发布信息,以真诚的态度与媒体合作,并欢迎媒体批评指正”。 程学源接听电话时手机响了,但并未挂掉记者的电话,而是与对方另约定时间沟通。肖志家接听电话时即将开会,但仍然耐心地回答了记者的全部问题。 “我们必须抱着善待媒体的心态,解释清楚问题。”杨龙说。 多数部门一年内发布会1—2场 新闻发言人,到底“发言”了多少次?深圳市第一批新闻发言人之一、市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陈惠港已经有8年的新闻发言经验,其透露,每年要主持“一二十个”新闻发布会。 深圳市发改委、科工贸信委、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大户”,其余多数部门也都有1—2场新闻发布会。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机构改革后,举行过或主要参与过新闻发布会的,人力资源和社保局10次左右、发改委5次、科工贸信委3次。 虽然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申少保的电话记者未能拨通,但市公安局却毫无疑问是召开新闻发布会次数最多的部门,近几年来,每年召开的场次都在100场以上。 ●亲身体验 不少新闻发言人深感压力大 新闻发言人是如何履职的?站在部门舆论最前端的新闻发言人,有没有自己的困惑?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发言人坦言“压力大”。 ●履职党委新闻发言人:接到许多“无厘头”电话 走马上任一周,深圳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切身体验究竟如何? 接受采访的党委新闻发言人普遍感觉,接听各色各样的电话已成为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市信访局新闻发言人郭宏一天要接听超过10个电话,主要是市民打来反映问题的,“每一条投诉我都用本子记下来,然后去咨询解决方法,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并持续关注每一个问题”。 市委政研室新闻发言人胡恒芳甚至接到过让她“帮忙拓展业务”的市民来电。市直机关工委新闻发言人李清泉接到的主要是推销新闻发言人教材和各种培训班的电话,反映问题的电话反而成为“非主流”。市委党校新闻发言人罗归国也称“接到的主要是推销术和培训班的电话,没有市民咨询”。市委政法委发言人林开榕除了接到推销电话外,还有人打电话来号称在罗湖工地“挖到宝藏”。 政府新闻发言人: 我们应该让社会了解事实 经过一年历练,市政府各部门发言人对新闻发言人制度颇有心得。 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陈惠港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乱说话,不能推脱,不能忽悠,只要客观实际地反映情况,百姓一定能理解”。 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程学源也认为,新闻发言人的首要工作是“忠于真相,让社会了解事实”。 在新闻发布会上,程学源对记者提问来者不拒,因为“记者问的都是百姓关注的问题,有利于百姓生活的问题都是好问题”。他认为,新闻发言人应该“多看报纸,多看热点新闻”,做好政府和大众之间的“桥梁”,“地下加工厂、黑豆腐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现、查实,就是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爆料的结果,只要媒体提出‘号令’,我们马上行动”。 在新闻发布会之外,政府发言人也经常接受媒体专访,市民也会就关心的问题直接“电话”上门。地税局新闻发言人杨龙今年以来接到咨询物业税、土地征收税的市民电话大约有10个。 ●困惑“压力大,挺紧张” 市委政法委新闻发言人林开榕形容自己当新闻发言人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由于密集的电话来访将他的日常工作分割成一个个碎片,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在“接电话的间隙办公”。 市金融办新闻发言人肖志家颇感“压力大、挺紧张”的事就是与记者打交道,“有时自己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说又怕记者写我推脱不答,这时最为难”。 杨龙表示,如果遇到准备范围之外的问题,能当面回答则回答,如确实不能答复则希望媒体能给予时间先整理、思考,“不管怎样都要给记者、群众一个答复”。 市台办新闻发言人崔闽融也坦承,“如何就敏感问题和媒体有效沟通”是当前需要加强学习的环节。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李明曾担任杂志主编,较为了解媒体,他建议新闻发言人要注意提高表达能力,改变不好的表达习惯,形成自己的风格。 资深新闻发言人陈惠港在香港受到过凤凰卫视曹景行的点拨,是少有的感到这项工作“没带来什么困惑”的新闻发言人。他的诀窍是:“把民生放在首位,没有私心杂念就能坦然,心态坦然也就没什么困惑了”。 胡恒芳、郭宏也告诉记者,其所在的部门已经就新闻发言人的常识、修养、举止方面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培训。 ●链接 深圳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历程 ●1985年尝试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3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时任市领导邹尔康任首席发言人 ●1998年设立了市、区和政府各部门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确认了全市38个单位和40名新闻发言人 ●2004年确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于是年7月举办了首次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2006年7月深圳市政府与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开班,对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 ●2007年8月深圳市新闻发布厅正式启用 ●2008年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的倡导下,深圳开始探索新闻发布问责制 ●2009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确立了“问责制”,并明确了新闻发布时限 ●2010年5月首次推出党代会新闻发言人 ●2010年8月推出19名党委新闻发言人 策划叶明华统筹黄超撰稿南方日报记者黄超实习生孙晔易榕张菁菁摄影鲁力(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