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部分国人对网络这个概念还很陌生,甚至很少接触电脑。在那个时代,这种“高级货”,只有“高级人”才玩得起,这是他们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长沙,有个叫田哲的“小朋友”,很了不起。父亲是政府高官、母亲是企业高管,官二代+富二代。在强大的经济基础的支持下,田哲的电脑永远国内最好的,不断地更新换代。直到,1997年10月26日,田哲建立了一个BBS,与其它“小朋友”(游戏玩家)交流经验,这就是猫扑的原型。 2002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崛起,猫扑紧跟时代洪流,力图将市场做大做强。经过改革重组,猫扑创始人田哲被请出管理层。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这项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此时的猫扑已经成长为一个企业,而田哲仍停留在游戏玩家的层面上。 我在猫扑,做一些具体的事情。策划团队,主要有:陈志信、王晴、徐丽、曲传文、郝兆坤、蒋斌、齐欢、魏佳佳、金明堂、李海超、朱宝成等骨干。我在朱宝成手下做事。 猫扑的发展策略: 网民,为什么登陆某个论坛?因为,他要看帖子。帖子越多,人气就越旺。有了人气,就有了一切。所以,我们最先做的,是提高发帖量。 至08年,转帖团队,已达到200多人。转帖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搜货”;转帖的工作人员,我们称呼他们“发货的”。这是行业术语,只有内行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一个优秀的专业发货人,不会等到帖子火了才转载,而是盯住潜力帖,在原帖发布后的第二时间转载。第二时间,是一个时间概念,即,原创作者的原帖发布的1小时内。当然了,这些转帖均未注明转载,虽然宗旨是“做人要厚道,转载请注明来自猫扑”。 绝大多数原作者,都保持沉默。那些帖子的篇幅不是很大,更称不上是什么大作了,只是吸引眼球而已。个别的,也只是在猫扑声明其原创权,而后,就不了了之。他们的投诉帖或回复内容,会被及时删除。极其个别较真的、小有名气的写手,我们会对他说,这是“网友”的行为与猫扑无关,欢迎加入猫扑(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在猫扑注册了)。 当然,网管也会尽量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他不是将转帖原封不动的放上去,他要对帖标题进行更名、处理敏感字符。 更名,就是删改帖子的标题。如《我和女友分手了》,改为《和她在一起的日子》。由于,工作量较大,部分帖的标题并未修改。但,敏感字符,是必须要删除的。敏感字符,如,某帖注明“xx论坛首发”“请勿转载”、帖文中包含“xx论坛”或链接地址等。 通常,“发货帖”无需网管核审,因为,“发货”知道政策的尺度,知道什么帖能转,什么帖不能转。但,网友的觉悟,就没那么高了。所以,网管对网友原帖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由此,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你在猫扑和其它论坛,同时发表内容相同的帖。结果,往往是未通过猫扑的核审。但,当该帖在其它论坛出现后,它也会出现在猫扑上(被转载)。 你不要以为,”发货“是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这是份很轻松的工作。 只有,被转帖点击率超过1万(08年拟定的标准是1万5)、回帖率超过1千,才算是完成一个点。总共,有10个点。10个点,就是10个等级,按这个指标来考核员工。 事实上,考核任务很难完成。因为,这个回复数字,不包含系统回复(虚拟人)和托管(负责回帖的员工)的回复。至于,点击率,呵呵。 如果,你兴趣做这份工作,可以联系猫扑。“发货员”,猫扑长期招聘。因为,猫扑的网民群体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帖量。所以,92%以上的帖子是来自转载,“发货员”是很勤苦的。 2003—2007,这是猫扑的鼎盛时期。 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短信群发公司的利润,远远大于网页广告的利润。如果,你和某人在等电梯,此时,你们的手机收到同样的广告,那么,你们必定是猫扑网友。 2008年后,猫扑开始走下破路,日浏览量低于30万。就拿策划团队来说吧!19个骨干成员,先后离开猫扑。当然了,我也离开了猫扑。 真还念从前的猫扑啊!我们的团队,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我们一起工作很开心,大家都很有干劲,我们是有理想的年轻人。 “百度百科 猫扑——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论坛,注册用户5000万、日浏览量近2亿。” 我多么想,永远活在,我们亲手制造的幻觉泡沫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