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环球网消息: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2日说,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联手抑制粮价,避免重蹈粮食危机的覆辙。 抬高通胀率 威胁穷人生计 新华社报道,佐利克当天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按照他的说法,粮价飞涨,抬高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威胁到贫穷人群生计,必须给予重视。 他呼吁二十国集团(G20)成员“把粮食议题放在第一位”,“我们将面临日用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包括粮食产品价格”。 法国今年担任G20轮值主席。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已经将世界粮食价格波动作为今年G20会议主要议题之一。 佐利克认为,眼下重要的是采取务实措施,确保人们能买得起基本食品。 他指出:“2007年至2008年粮食危机应该成为警钟。不过,我并不确信……是不是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世界粮价指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粮价持续走高。 粮农组织3日宣布,1月份粮价指数为230.7,连续7个月走高,同时创下这一指数最高纪录。去年12月,粮价指数上扬至223.1,超过粮食危机期间的高点。 涨价原因:肉价糖价都在涨 美元疲软助飙升 佐利克认为,今年粮价持续上涨,食糖、肉类等消费量增加是重要推动力。一些经济分析师先前说,由于多数农产品以美元计价,美元持续疲软也助长了粮价飙升。 佐利克说:“我们认为,当前形势与2008年粮食危机时存在差别,但核心问题相同:对那些长期营养不良的居民而言,今年将非常难熬。” 粮农组织估计,当前全球可能有9亿人处于饥饿或者营养不良状态。 涨价影响:对穷人打击最大 富国压力相对轻 佐利克直言,粮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挑战,但对富裕国家来说压力较轻。 路透社指出,粮价上涨对贫穷居民打击最大,因为他们收入的大约四分之三用于购买食品。 通常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比重占大约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对粮价上涨更为敏感。 历史回顾:三四年前粮食危机曾令非洲局势动荡 2007年至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7亿人处于饥饿或者营养不良状态。 受高油价、恶劣天气等拖累,世界粮食价格2007年至2008年飙升,引发非洲一些国家居民上街游行、抗议。 佐利克直言:“2007年至2008年粮食危机应该成为警钟。” “今年我们将面临日用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包括粮食产品价格。” “粮价飞涨将抬高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威胁到贫穷人群生计,必须给予重视。” 粮价高涨,富国之咎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不久前表示,世界正处于另一场“粮食危机的边缘”。目前形势已日趋严峻:继2010年12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超过2008年5月“粮食危机”期间最高纪录后,2011年1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再创新高”,达到历史最高位;而玉米、大豆和小麦这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已接近或超过30个月来的最高位。 导致粮价飙升的原因不少,最核心的因素却与发达国家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相关。首当其冲的就是欧美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以玉米、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生产所谓的清洁能源。2008年的粮食危机后此举曾遭诟病,但他们依然故我。 其深层原因或许是,粮价上涨对富国没有太大影响,他们难以体会或者故意漠视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穷国感受。对于他们来说,种植玉米提炼酒精,是很“环保”的事。至于“打破原有的全球粮食供求格局”,指责又有何用? 其次,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通过一些价格手段对于全球粮价的操控,也属“有意行为”之列。金融危机之后,那些被“金融衍生品”折腾够了的金融机构和国际游资发现,粮食是很“安全”的炒作对象。农产品期货成为香馍馍,相当一部分定价权遭金融机构掌控。 天灾导致的歉收推高粮价,也与发达国家不无关系。当然这是他们的“无意行为”了。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多与全球变暖有关,且全球变暖还直接导致大量土地不能耕作。而众所周知,全球变暖主要归因于发达国家多年来的超速发展。但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责任时,美国等国的态度一直期期艾艾。 粮食危机的灾难性后果,从2008年已可窥一斑。如何防范此次可能到来的粮食危机已成为当务之急。也许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2008年的提议不无道理,他建议成立一个国际策略性存粮机构,在危机发生时提供立即的实物援助,同时也监督投机炒作行为。问题在于,富国可能仍“无意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