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办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
5省有329万人、9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0.6%和24%。
干旱对夏粮丰收影响不大,部分早稻中稻受缺水威胁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分析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在1978年、1981年、1986年、1994年、2000年发生过较为严重春旱,但今年发生的旱情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等特点。
5月2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受旱地区出现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国家防办副主任张旭说,此次降雨对缓解当前南方地区严重的旱情有利,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对作物移栽、抢墒改种效果明显。但由于降雨历时不长,雨量总体不大,未形成有效径流,对提高江河水位、增加湖库蓄水作用不大。
张旭说,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用水高峰期,农业用水压力很大。同时,由于前期抗旱水源消耗较大,人畜饮水困难更加突出,抗旱形势仍十分严峻。
据介绍,受干旱严重影响的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小麦主产区,此次干旱对夏粮丰收影响不大。
但受干旱影响,部分早稻因缺水无法按时栽插,已栽插的也因为无水浇灌生长受到影响;中稻的育秧和移栽也受到了缺水威胁。
降雨偏少、来水不足是重旱主因
昔日的“鱼米之乡”缘何遭遇如此严重的旱情?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降水严重偏少。据分析,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进入5月份以后,虽然降水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降水与历史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
另一方面是因为江河来水严重不足,水位严重偏低。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长江中下游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
国家防办数据显示,5月29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0.79米,比多年同期偏低4.64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3.71米,比多年同期偏低2.82米。
三峡日补水2亿立方米,中央下达抗旱补助资金19.6亿元
为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加强三峡水库的科学调度,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5月25日—6月10日,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每秒1.1万—1.2万立方米,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监测显示,5月29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150.87米,相应蓄水量201.75亿立方米,日均入库流量797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11500立方米/秒。
“若没有三峡工程进行补水,长江中下游的干旱将可能更加严重。”张旭表示,从去年12月下旬以来至今,三峡水库累计向中下游补水181亿立方米,其中5月份以来补水28亿立方米。目前三峡抗旱补水达到每天2亿立方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位最大回升1.39—2.72米。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截至5月29日,旱区5省共投入抗旱劳力649万人,启动机电井30多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38万台套。
抗旱同时需警惕“旱涝急转”
据专家分析,今年汛期及夏季,长江流域降雨总量基本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重情势,夏季长江上游地区降雨正常偏多,局地可能有洪涝发生。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提高警惕预防旱涝急转。旱区各地要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在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预防旱涝急转,利用现在低水位的有利时机抓紧进行堤防、水库隐患的排查与除险,全力保障度汛安全。(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