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贷款高危,银行或遭拖累 据了解,据了解,高速公路项目中,资金来源主要是有以下几部分:国家拨款补助,国债专项资金,上市公司社会募集资金,民间企业参股投资,银行贷款等。 其中,银行贷款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某国有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张先生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在信贷政策上,各家银行以往常常将公路行业划归积极进入类行业,高速公路在客货运输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具有区域垄断优势,且多为地方政府大力扶植项目,运营期长且收入稳定,整体长期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都是比较强的。 “但是投资额大,周期长,公益性等特点确实也会让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难点在于放贷前如何对融资对象进行详细的考察及调研。” 公路贷款与其他银行贷款相比,有着其特殊的模式,一般称之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也就是说以公路收费权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模式已经持续了五年,为多数地方政府修建公路时所遵循。 然而风险也与此同时不断累积。 商业银行在对公路行业进行授信时,有几项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存在明显的过度授信;二是投资回报期延长,甚至超越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期限;三是高速公路收费政策调整。 遗憾的是,这三条重要风险警示的兑现都已逐渐在现实中清晰起来。 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应该是风雨欲来的高速公路收费清理行动。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五部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自今年6月20日至明年5月31日,将开展收费公路违规及不合理收费专项清理。《通知》明确,将降低偏高的通行费收费标准,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 加上未来几年投资资金缺口不断扩大以及行业净利润增速放缓等遗留诟病,高速公路行业的暴利或将就此终结,可能一同被拖下水的,还有上千亿的银行信贷。 比违约更可怕的是“断贷” 从云南高速“违约”事件开始,有关地方融资平台告急的各种消息甚嚣尘上,外资机构接连发布看空内资银行的报告,其中逻辑,直至“违约”风险,让信贷隐忧再添阴霾。 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在今年2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广东的路桥建设负债已超过1600个亿,再这样下去将可能变成银行的烂账,影响金融安全。周高雄还称,广东的路桥建设已进入“建设—无止境收费—永远还不清债务”的怪圈中。 同样可为佐证的还有审计署日前公布的报告,其中称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亿元。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处于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其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主要依靠举借新债偿还,全国高速公路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率达54.64%。 公路大跃进热潮背后隐藏的,是高速公路公司由于偿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拆东墙补西墙”资金流腾挪游戏。 7月8日,国内主流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向客户发出调级公告,将收费公路行业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评级也直指高速公路令人堪忧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即将面临的庞大短债偿还压力。 公路行业震动、金融业震动、学界震动,“不太可能出现问题”的早先论断开始夹杂怀疑的声音。 然而,陕西高速被“停贷”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更大的担忧。安邦咨询认为,地方融资平台随着贷款偿还高峰期的来临,出现一定的贷款违约是意料中的事,最害怕的是银行一拥而上“断贷”。(本文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冀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