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购买一个128M打印机内存条,价格高达6247元。而同种型号的打印机内存条在市场上的售价一般不会超过300元。在惠普打印机指定经销商那里,同型号打印机的原装内存条售价只有600多元。如果不是交易被曝光,这桩买卖就做成了。 300多元、600多元和6000多元,如此大的差价,充分表明了现在采购人员的胆量与胃口。一台打印机,一个现在最普通的办公设备,采购人员能从这里面挤出这么大的“油水”来,也充分说明了其刻苦“钻研”的精神。 胃口人人有,但是,与“大胃”相匹配的“肥胆”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练就能在8000多元的打印机上面,再加上6000多元内存条配件这样的“肥胆”,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宽松环境啊!在科研院所,在政府采购中,这样的买卖还有多少没被曝光,还有多少没被发现,人们不得而知。但是,最近许多年来,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在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上弊端丛生,却几乎成了人们见怪不怪的常态。 与在打印机上抠出“油水”的做法相比,科研中的伪项目、假成果,危害更大,浪费更多。前几年,“汉芯”造假事件,曾是“自主创新”中的一个笑话。这个项目,从规划、立项始,到通过由院士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一路绿灯助产了这颗假“芯”的诞生。几年过去,未闻任何后续的查处结果。也许正是这样,科研的钱白糟蹋了,相关人的胆子却练大了。 6000多元的打印机内存条,与“汉芯”项目浪费的巨额科研经费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大巫也好,小巫也罢,其成长的环境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科研经费立项以及使用上的监管缺位。前几个月,不就有科研人员因为“家庭纠纷”而牵扯出科研项目经费上的笔笔糊涂账吗?大大小小的事例都说明,现存科研经费使用上的财务审计制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也不足以弥补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上的漏洞。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中国政府在科研投入上已经逐渐摆脱了捉襟见肘的局面,在某些领域中的投入堪称是大手笔。这些大手笔的投入中,就包括空间科学领域。然而,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制度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都成了整个科研活动中的“短板”。此时,巨大的科研投入,就如同向有短板的水桶中注水。而在类似“汉芯”那样的伪项目中,则简直就是向竹篮中注水。 前两天,科技日报有一篇报道称,由于监管缺失,现在科研活动中“申请项目等同捞钱”。项目申请论证没有严格的制度,经费使用没有严格的制度,项目成果验收没有严格的制度,许多科研人员成了“捞钱”的专家,许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成了“捞钱”的幌子。 因此,这一次,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没有成交的“天价打印机内存条”,能否就此促动主管部门的监管行动,健全监管制度,推进科研质量,是有待人们观察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