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捡到钱包欲归还被当成骗子 in 社会传闻-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世界资讯 社会传闻 查看内容

一男子捡到钱包欲归还被当成骗子

2012-3-9 21:38| 发布者: 秋山无痕| 查看: 70| 评论: 0|来自: 网易

摘要: 东方网3月9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 近日,市民丁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在公交817路长海医院站捡到一只黑色钱包,钱包内有100多元现金、自制通讯录等,按照通讯录联系对方却被疑为“骗子”,在丁先生家“躺”了三天 ...

东方网3月9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 近日,市民丁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在公交817路长海医院站捡到一只黑色钱包,钱包内有100多元现金、自制通讯录等,按照通讯录联系对方却被疑为“骗子”,在丁先生家“躺”了三天的钱包让全家坐立难安,不知如何是好。昨日上午,记者辗转联系上失主殷阿婆(化名)。虽然丁先生顺利将钱还给了失主,但在归还过程中,失主觉得丢失的金额少,取钱又麻烦,一度不想要了。

捡到钱包想归还

却被失主当“骗子”

家住中原路的丁先生因为头晕发烧,周日前去长海医院看病。那天雨势正急,丁先生刚从公交817路长海医院站下来,还未及撑伞,就一眼瞥到一个巴掌大的黑色钱包孤零零地“躺”在马路边的水洼旁。丁先生马上将钱包捡起,在车站旁等了5分钟,发现并没人来“认领”,因为头晕难忍,只能先去看病。“我本来还想多等一会的,但实在觉得头晕乏力,就先将钱包带在了身边。”丁先生回忆道。

下午回到家,丁先生翻看钱包,想查看有无证件或联系方式,发现了一本自制的通讯录,“用线串着的小本子,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都是手写的,看最前面三个名字像是三兄弟,可能是他们家里人掉的。”丁先生示意妻子打电话联系,“丢了钱包,应该挺急的。”

第一个接听丁太太电话的是一名男子,对方语气先是充满狐疑,而后一问三不知,回话敷衍,并很快挂断了电话。丁太太对对方的防备之心表示理解:“现在骗子很多,我理解,只可惜连给我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丁太太说,因为这一通电话打得很郁闷,他们就没再试图拨打其他的电话。

记者电话联系了丁太太打通电话的那名男子,原来他是失主殷阿婆的二儿子。他确认周日下午接到了丁太太的电话,他表示当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听到对方说要他去领钱包,觉得像骗子,“我一听要到哪里哪里去就觉得不对,现在骗子不都用这一套吗,所以我没听几句就挂了电话。”

捡钱包的焦虑

失钱包的“笃悠悠”

记者问丁先生,为什么不把捡到的东西交给派出所呢?丁先生解释说,当初也想过,但觉得派出所很忙,这么点小钱人家可能顾不得受理。针对这个问题,中原路派出所值班民警表示,只要捡到丢失物品,无论钱财多少,都可以交至附近派出所,派出所都会受理。填写完登记表格后,派出所民警会帮助寻找失主,“如果钱包内含身份证等证件,派出所寻人更方便。”事后派出所也会通知“好心人”,交代丢失物品的“去向”。

丁先生捡到的钱包,当时在家里如同“烫手的山芋”,让丁先生感到十分焦虑,“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在丁先生家中,记者看到那只钱包的样子:长方形、黑色、巴掌大小,内有110元纸币,2.7元硬币,还有一枚1分钱硬币,一个黑色塑料细发夹和两根棉签棒“横”在钱包中,另有一本自制通讯录,只有普通名片一半大小,用白色棉线串成本子,16页上只记了10个人的联系方式,字体大小撑满了纸片。除此之外,再没有证明身份的物件。

记者拨打了通讯录中一位吴先生的手机,他没有立即挂断电话,而是仔细听了记者对于丢钱包事件的叙述。他在向家人进行电话确认后,又主动电话联系记者说,丢钱包确有其事。他是失主的大儿子,丢失钱包的是其80多岁的老母亲殷阿婆。

记者询问对方何时去取钱包,吴先生一开始表示老母亲年纪大,需要人陪同,而自己工作忙,只有晚上下班后有时间。记者表达了想尽快物归原主的心情,他又表示第二天下了夜班的弟弟能陪同老母亲前去。因为吴先生一直强调老母亲年纪大,走不动路,而他们的家也住中原附近,与好心人丁先生的家同属一个片区,记者于是提出在中原“地标”欧尚超市见面。对方答应了,并且补充说:“那就在超市嫩江路上那个门见吧。”自始至终,没有主动提出登门取钱之意。

“怎么?还要上门道谢?”

失主撇下钱包扭头想走

前日上午,记者在中原路欧尚超市门口,先见到了在小儿子陪同下前来的殷阿婆。殷阿婆回忆说,周日上午她去长海医院看望一位老朋友,走进医院后才发现钱包不见了,“当时有些痛心,但我年纪大了,没精力去找。因为钱不多,掉了也就掉了。”她一再表示,从来没想过钱包还能回来。其小儿子说,老母亲不和他们几个儿子住一起,也没说起这事,冷不丁有人说想归还钱包,肯定会有警觉心理,“现在外面骗子那么多,行骗手段越来越高明,我们怎么能不防?”

由于丁先生身体不适,并未与记者一同前来还钱。记者示意殷阿婆,从超市走到丁先生的家只要5分钟,既然对方不便,他们可以登门表示感谢。但老人表示自己腿脚不便。小儿子也表示“有点麻烦”:“怎么还要去那人家里?我们不去的,5分钟也不去。你到底给不给钱包,不给的话就算了。”殷阿婆也在一旁摇头:“不要了,不要了,反正才100多元,我一个钱包买来才1元,掉了就掉了,我们不要了。”说完小儿子竟真拉着老母亲准备走。

最后记者和“好心人”丁先生取得联系,希望他亲自出门,大家各挪几步。殷阿婆和她儿子于是来到小区门口,见到了捡钱的丁先生。丁先生在对人员信息简单核实后,将钱包亲手还给了殷阿婆。殷阿婆母子对丁先生表示感谢,要丁先生留下地址,事后寄一封感谢信,被丁先生婉言谢绝了。

》专家说法无论钱财有多少登门感谢是尊重

对于“好心人”被疑为“骗子”,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钟汝分析说,这不能怪当事人,这是社会大环境的无奈。“现在电话行骗那么多,人的防范意识逐年加强,整个心态都变了。”张教授肯定了丁先生的举动,“不能因善小而不为”。有时候钱多钱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准。张教授认为,现今每个人的防范心理都很重,但如果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人多了,成为一种常态,不管是一百元,还是一万元,都会认真对待,社会风气也会随之改变。当然,张教授也建议,丁先生可以将钱包送到有关部门,“比如说居委会,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他们去联系,自己也不用受冤枉气。”

同时,张教授指出,无论丢失钱财多少,失主当面感谢很重要,感恩与钱财的数额是没有关系的。她分析道,失主态度的不积极,可能是衡量了做事的成本,“因为丢失的钱少,取钱麻烦,这样的价值交换有些亏。”许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心理,但是这个账不能这么算,应该把对社会的意义加进去才对。

张教授强调,登门道谢对好心人是一种感恩,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鼓励,而且好心人的这种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好心人听到一声谢谢,得到一个赞许的眼光,他们内心会收获一种淡淡的愉悦,会觉得自己做了件高尚的事,在享受这份愉悦的同时,就会激励自己与其他人再发善念。如此一来,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与好转。”

》都市良心日记

●2011年12月16日媒体报道,公交704路驾驶员张华荣在检查车厢时,发现驾驶员座椅背后的隔板上有一纸袋,内有10万余元。张师傅最后把这袋钱原封不动地交了公。

●2010年7月21日媒体报道,保姆戴玉清买菜时捡到一只钱包,便带回家交给了雇主侯女士。两人打开一看,发现里有三张信用卡、1000多元人民币、几张大面额韩币和一张酒店门卡。她们赶紧拨打酒店电话,找到了韩国失主。后来,这位名叫金成敏的韩国男士带着十多岁的女儿,在酒店服务生的陪同下来到侯女士家鞠躬道谢,还拿出厚厚一叠钱塞给阿姨但被谢绝了。(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丁元元)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