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那些上不了报纸,上不了广播电视,出不了书说不上话的人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是网络使他们从边缘走向了主流,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沉默走向了疾呼。同时使网络成为了声音的广场,思想的集散地,成为生活的必不可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时代周刊评出的这个“你”是西方视角里的“你”,是网民超过70%的美国的“你”,是网民人数超过60%的德国的“你”,是……包括网民人数不到10%的中国的“你”。但中国的“你”一下子把自己视为英雄,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点? ●网络的负面在哪里?这需要每个革命的“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可是在一片盛赞声中,质疑的声音少得可怜,甚至青少年沉溺网络等问题也被红地毯掩盖了。 美国《时代》周刊日前评选出2006年度人物,这个年度人物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正在上网的“你”。该杂志说,正是千千万万个网民浏览网站,创建博客、视频共享网站和交友网站,才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推动传媒进入大众唱主角的时代。 难以否认,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博客、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MySpace等互联网用户自创内容,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和影响力。网络成为网民自由驰骋的空间,网民成为网络的主人,并因网络的巨大互动性和影响力,将虚拟的网络演变成现实生活的一种。 一直以来,那些上不了报纸,上不了广播电视,出不了书说不上话的人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有声音发不出来,或是发出来没有地方登出来、传播出来,最终消失在空气中。虽然不甘沉默,但还是“沉默”了。因为他们“沉默”着,注定不会成为舆论的中心,注定不被关注,很多时候,他们是缺席的存在,只是在某个特别的时候,比如“民意调查”时,才会被想起和提及,更多的时候,舞台被明星和“公仆”们占据着。是网络使他们从边缘走向了主流,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沉默走向了疾呼。同时使网络成为了声音的广场,思想的集散地,成为生活的必不可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在目前中国,把网民视为不再沉默的大多数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中国目前有1.23亿网民,其中约有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23.7%,半年增长了1300万人。但中国还有多少人连网络是什么东东都不清楚的呢?真正沉默的是这些人,他们还在沉默着。时代周刊评出的这个“你”是西方视角里的“你”,是网民超过70%的美国的“你”,是网民人数超过60%的德国的“你”,是……包括网民人数不到10%的中国的“你”。但中国的“你”一下子把自己视为英雄,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点? 诚然,科学技术不仅能改变生活,还能改变生活方式,甚至技术革命会带来社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着资产阶级革命,使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是深刻,也是深远的。网络革命会给当今社会带来什么深刻而深远的变革?有人说将带来“新的数字民主社会”,这样的判断或许是准确,而更为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着,我们可能尚未能够把握,说不清楚。但毫无疑问,每个网民都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他们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联合起来是一个整体力量,这力量已经显示出某些威力来。单就国内而言,我们从今年发生在网络上的“虐猫事件”、“网络能否表达民意”等等事件中看到了网络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正在影响公共意识、公共事务、公共决策。 网络也越来越多地被政府、官员、人大政协代表所运用,或设网站,或开博客。从姿态上说,可能掺杂着作秀赶时髦的成份,但也表现出了对网络的尊重,对网民的亲近。有利于政务的公开,推动政策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网民利用网络表达声音,网络成为一个无形的博弈场,这大概就是中国式“数字民主社会”的开端吧。 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说网络使世界变平,他说在网络时代,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个人和小公司不但能够参与全球合作,也能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世界的主角。这或许是真实的,网络真正使“你”成为你自己,而“你”也可能成了时代的英雄,就像我们在网络里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人可以一夜红遍全球,也可以很快销声匿迹。但网络是平坦大道吗?网络的负面在哪里?这需要每个革命的“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可是在一片盛赞声中,质疑的声音少得可怜,甚至青少年沉溺网络等问题也被红地毯掩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