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地形长途旅行车经过半年的装配、修改,今天总算大功告成。在装车的过程当中,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和国外关于自行车旅行的文章,也收集了许多国外名牌长途旅行车的照片,反复比较权衡,对长途旅行车有了一些体会,现与大家分享,欢迎拍砖。 首先是车架的选择,究竟是26寸山地,还是700C,这个问题我与老秦探讨过,虽然最后意见没有同意,但对我也有不少启发。我最后的选择是26寸山地,理由很简单,相关配件多,选择面广,规格普及,替换维修方便等。对于为什么国外的旅行车基本上为700C,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自行车旅行兴起于欧洲大陆,由于路况等各方面客观情况较好,所以最初的自行车旅行者采取了对公路车改装后进行旅行的方法,这点大家可以从许多国外旅行车上发现,基本上就是公路车的强化版。所以我由此大胆下这么一个结论,国外旅行车采用700C纯属一个自然演化过程,并不是像一些人强调的,700C是旅行车的标准;我在收集国外旅行车的图片时,发现某品牌的一旅行车有个international version即国际版,采用的便是26寸车架。 然后是前叉,26寸的山地前叉比比皆是,但是为了找一个适合旅行用的叉却让我费了不少功夫。我曾想用硬叉,作为一个铬钼钢的坚定拥护者,我发现如今要买一根优质的铬钼钢叉还真是难。最后我还是选择了避震叉,sr-suntour nrx7500,油簧叉,可调可锁死,虽然较气压叉重,但是相对比气压叉易用易维护,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它带有装前货架和全包型挡泥板的位置;比起giant ark上使用的普通弹簧rst软叉,应该说更胜一筹。 车把作为旅行中直接和人体接触的重要部件,一直为大家所关心,也是大家讨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直把、燕把和蝴蝶把,三种我都使用过,所以可以做个比较,供大家参考参考。前两者大家应该都用过,就我的感觉而言,燕把如果角度调整得当,的确是比较舒适的,再配上对羊角就能提供不同的骑行姿势,适合旅行用;蝴蝶把我今天刚装上,骑了50km,一开始有那么点不适应,的确像一些朋友说的,操控稍差,但没多久就适应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还遇到了下班高峰,在自行车流中高速穿梭还是相当自如的。蝴蝶把相当于直把、羊角和城市车把的组合,可变换的骑行姿势更多。所以让我推荐旅行用车把,我会选择蝴蝶把,毕竟骑车旅行不是竞技活动,不需要太快的速度,也不要高超的转弯技巧,舒适对我来说始终是首位的。 变速和传动系统方面。前后拨我用的是shimano alivio和acera;手制、链条和飞轮也是shimano;牙盘由于预算关系,使用了一般的闪电牙盘,打算在4000-5000km后升级为老款acera;中轴为shimano un51,这个封闭中轴的口碑是不错的,很耐用;前后轴为一般的36孔昆腾,打算以后升级为久裕培林花鼓。 踏板是vp550,打算近期内升级到培林轴两用自锁,然后加个鞋套,这样不管用不用自锁鞋都能取得很好的蹬踏效果。 车座和座杆。我个人不赞成使用那种又窄又硬的赛车坐垫,长途骑行中很容易摩擦压迫敏感部位,由于没有买到lookin硅胶旅行坐垫,我搞了个giant旅行车座,后部有大片反光材料,低下有一些缓冲的设计(具体是什么我没仔细研究),而且有一个比lookin车座更好的设计,它是镂空的,这样不会压迫会阴部。经过我今天50km的测试,感觉还是相当满意的。现在用的是普通铝座杆,打算立即更换为弹簧避震座杆。关于弹簧座杆我也听说过不少意见,比如严重泻力、完全没有作用等,对于前者其实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弹簧座杆就那么点行程,而且是可以调预压的;至于有没有作用,我想聊胜于无吧?还是那句话舒适第一。 基本上就这么些东西。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给一些还没有方向的朋友一些参考,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这么装配长途旅行车,出发点是什么。 最后还想提醒一下,自行车旅行,它不是竞技比赛,所以不要把什么环法之类的扯进来,也不要过于强调重量,当然车越轻骑起来越轻松、越快,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请别忘了我们这是自行车长途旅行,英文里是expedition touring,不同于普通郊游,长途要求的是安全、牢固、舒适、载重。 好了,先写到这里,明天我会抽时间把这段时间收集的自行车旅行资料整理一下发上来。 谢谢各位耐着性子看完本文,欢迎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建议,但是请不要钻牛角尖,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