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篇时评《手机资费套餐的致命弱点》昨天终于在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青年话题”发表了,用搜索引擎查询了一下,有37个记录,说明网络随处流传了,这也是意料中的事。
可就是这样一篇网站都喜欢转载的文章,竟然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报纸上发不出来,倒不是编辑不想发,而是怕惹麻烦,怕移动吵着要撤广告,因为财大气粗的移动正是他们的大客户,不敢得罪。 这几家报纸,是公认的市场化比较成功的都市报,可在强势霸道的资本面前,也不得不显露出小女子的乖巧模样。说来并不难理解,甚至让人同情,因为靠市场生存的报纸,表面上是一切为了读者大众,可说到底却是为了广告客户,因为读者和发行量只是一个中介、一个筹码,目的还是吸引更多、更贵的广告投放。是广告客户而不是读者,才称得上报纸的衣食父母,倘若时评编辑得罪了广告客户,肯定会受到报社广告部的压力,就连总编、社长也无话可说。 可问题是,像移动这样的垄断企业,胡作非为欺负消费者,而代表社会公义的媒体却慑于其资本的淫威对其无可奈何,越是这样移动就更牛气,更容易攫取更多的不合理利润,就越是财大气粗,越是财大气粗,媒体就更是越来越不敢跟其叫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何时才到头呀? 说到底也真是可怜,媒体呼唤自己走市场化之路,到头来却受到资本的强有力威慑与控制,其公信力反而不如走这条路之前或者尚未走这条路的媒体。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一再出现,就不能不是市场化媒体的悲哀了。 好在还有不指望移动广告的媒体存在。央视新闻频道于23日下午13点的整点新闻中率先对北京移动的“被叫全免计划”提出质疑,二套晚间“经济半小时”也推出了重量级剖析节目,还有人民日报、市场报等都进行了相应的尖锐批评报道。中国青年报之所以敢发我这篇时评,除了编辑的胆识之外,也与其不靠移动广告生存不无关系。 对北京移动新套餐“被叫全免计划”的质疑和批评,市场化了的富裕媒体反而畏步不前了,却让那些一直备受诟病的未走市场化之路的老式媒体唱了主角冲锋在前,说起来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