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问题调查:粮食真的安全吗? 昨天我们报道了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因为铁路运力不足,粮食运不出去,致使很多农户卖粮难,增产不增收,其实,在粮食生产中,存在这种瓶颈的,还不只是运输环节,粮食储备基础设施陈旧,存储能力短缺,也给种粮农民带来了不少损失,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5月,我们栏目就曾报道过这个问题,事隔十年,粮食仓储条件是否得到了改善呢? 粮食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 威胁粮食安全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人骄傲的数字,17400万亩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水稻商品量居全国第一。 “一天一个专列,3年都发不完。” 十年前,这里曾因为仓储能力不足,大量粮食只能露天摆放。 “仓储条件差,一化冻,水稻就要发霉,就要变质,在地里就要滚成泥球。” 十年后,仓储能力不足的问题老调重弹。 “有4/5的粮食都是在农户的地头进行存放,所以说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这一块粮食的存放应该说难度挺大。” 粮食真的安全吗? 39岁的梅桂清,是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创业农场第八管理区的种粮户,2004年她和丈夫于永水从外地来到建三江,承包了300亩耕地种植水稻,2006年,因为种植了高产水稻,梅桂清的水稻亩产突破了1100斤。 记者:“往年种三百多亩水稻能卖多少钱?” 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创业农场第八管理区农民梅桂清:“要是卖七毛多也能卖二十来万。” 梅桂清的丈夫于永水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每到闲暇之余,他就会拿着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水稻的生长情况,盘算着这一年的收成。 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创业农场第八管理区农民梅桂清丈夫于永水:“最多的时候,到地里晒场,全是粮。” 于永水说的晒场,实际上就是各个管理区在管辖范围内找出一块空地,供农户晾晒粮食的地方,建三江农垦分局共有15个农场,139个管理区,只有少数的管理区有仓储库房,绝大部分只有1个露天晒场。 “大的仓储目前来讲作为咱们连队做不到,因为没有设备。” 这是七星农场的晒场,记者看到由于缺乏仓储库房,很多水稻至今还在这里晾晒,周围的群众说,这些粮食就是去年打下来的,因为受潮,所以只好留着自己吃,这片空地是前进农场的晒场,因为已经过了晒粮的季节,这里空空荡荡,据建三江垦区主管粮食的领导介绍,这个晒场是所有农场里最好的一个,但能存放的粮食也极为有限。 “这个水泥晒场是15000平方米,存放粮食能存放3000吨,要晾晒的话只能晾晒一千多吨粮食。” 郑旭斌告诉记者,前进农场共有22个生产队,只有这一个晒场,2006年前进农场水稻产量高达35万吨,如果照此计算,在这个晒场每天晒1000吨粮食,前进农场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把粮食晒完,而即便是能够晒完,由于没有库房,粮食也无处存放。 “满足农场的需要这样的场垸得建多少个?” “得建120个。”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农户打下粮食之后,需要经过晾晒、烘干、脱皮等几道工序,而黑龙江水稻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冬季,水稻堆放在外面经过雨雪冰霜,湿气严重,因而影响了粮食的质量。 “很多农户有时候倒运不及时,通风不及时,底下有一、二十公分的粮食就潮湿霉烂变质。” 尽管场垸条件简陋,但对创业农场的于永水来说,是他做梦都想的好事,由于粮食太多,没有足够的场地晾晒,更没有库房储存,于永水家的粮食很多发霉,直接影响了收入。 “这一下损失多少钱?” “损失两三万呢。” 在记者在十年前拍摄到的画面,时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张广勤表示,粮食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粮食质量,威胁到粮食安全,遗憾的是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资料)时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张广勤:“我们这个国家的商品粮的基地它体现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粮食,90%左右要成为商品,要进入大的市场区进行流通,现在看来我们仓储能力,除了保存我们下一个生产年度的所用的种子外,基本上不具备仓储的能力,只能露天堆放,烘干的能力也只能是烘干种子,也不具备烘干商品粮的能力。” 今年5月下旬,又到了插秧的时节,梅桂清不断地将秧苗撒向田里,她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她还忘不了那些发霉的粮食。 这是记者十年前在黑龙江拍摄到的画面,时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张广勤表示,粮食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水稻堆放在外面经过雨雪冰霜,湿气严重,因而影响了粮食的质量。
十年之后的今天,记者再次来到了哈尔滨香坊粮库,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与十年前大不一样,明明有储备能力,为什么粮库空空?
在河南省项城国家食储备库,记者看到,来自周边乡镇的农民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忙着卖粮,有的开着大汽车,有的推着小推车,看上去非常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