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把农民、粮库、加工企业相连 形成一个农业发展的产业链 基础设施陈旧、交通不便,让黑龙江的一些国有粮库陷入了困境,粮食收的少,种粮农民的利益没法保证,粮食收的多了,又实在没有储存能力,一旦发霉变质,损失全得粮库扛,如何让粮食储运企业走出这种两难的境地呢?记者又来到了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周口市,发现这里的做法与黑龙江有很大不同。 6月12日,记者来到河南省项城国家食储备库,在这里记者看到,来自周边乡镇的农民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忙着卖粮,有的开着大汽车,有的推着小推车,看上去非常热闹。 记者:“大概有多少?” 农民:“有十吨。” 记者:“你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 农民:“中,可以,就是放心,搁在家里,老鼠打,对不对,搁在这儿放心。” 记者:“每年这个粮食好卖吗?” 农民:“好卖。” 记者:“你一共产了多少?” 农民:“能有一千多斤。” 记者:“都往这儿卖?” 农民:“对。” 在拥挤的卖粮大军中,有个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一个人拉着车,车上的粮食摞的很高。在记者的帮助下,老人穿过车水马龙的卖粮队伍,排到了最前面,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经过过秤,质检,老人把这一千斤粮食就卖掉了。 记者:“价格是多少?” 老汉:“价格0.71元,评上二级麦。” 随后,老人拿着票据来到取款处,卖粮的票据在这里可以当场兑现。 “当天都可以拿到钱。” “今天卖了多少钱?” “653.2元。” 同样的场面出现在沈丘中央粮食储备库,前来卖粮的农民排起长长的队伍,从门口一直排到了公路上。 外面热闹,里面更加火爆,粮库里面挤满各种卖粮的车辆。 在项城市李寨镇金谷粮油公司,它是当地设在乡镇里的小粮库,记者看到粮库门前送粮的各种车辆一辆接着一辆,将整个一条路堵的水泄不通,粮库里面已经卖完粮食的群众排起长队,正在准备取钱。 为什么周口的粮食收购会如此火爆呢?在这里记者发现,原来这里的农户和粮库之间有一个约定,他们把这个约定叫做订单合同。 “周口的定单小麦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说优质种子定单的生产。” 张继林:“另外一块就是近年来我们围绕小麦的加工企业、收储企业搞定单种植。” 66岁的赵永德是沈丘县纸店镇白果村一名普通的农户,全家4口人,共有3亩麦田,今年小麦大丰收,赵永德的小麦亩产近1000斤。 记者:“那您这个订单农业,和哪来签这个单子的?” 赵永德:“粮食库这边下来负责人,跟个体户签订了合同,上去交张卡,把小麦收上来之后,用这个卡到镇上直接交了。” 赵永德告诉记者,粮库与农户之间签订合同是在两年前开始的,由于小麦市场价格每个时期都有变化,在市场价格会高于最低保护价的时候,很多农民的心里就会对到底是按保护价出售粮食,还是把粮食拿到市场上销售把握不准。 “开始的时候,群众不认识,不理解,不认识不理解好象不相信这个,因为没有通过实践,没有得到好处。”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2005年河南省开始全面实施粮食直补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开始与粮库签订协议,给出了优惠条件,委托粮库以每斤高于最低保护价的5%――10%的价格大量收购小麦。 “我们这个最低保护价,直接收农户的是0.72元,二等粮,但是我们从中储粮拍卖过来的粮要,目前来看,要达到0.760元到0.765元。” 河南莲花面粉有限公司是一家特大型小麦加工企业,总经理郑德洲拿着一沓与沈丘中央粮食储备库签订的合同告诉记者,这份合同给3方都带来了好处,首先粮价提高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卖粮不用愁,其次,粮食加工企业减少了交易成本,收购粮食的质量也有了保证,加工出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第三,粮库的保管费交易费有了保证,三方同时获利,把农民、粮库、加工企业相连,形成一个农业发展的产业链。 “在三月(份)把剩余的粮基本上收完,所以农民现在,他是高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