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读墨子书,不难发现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但是,作为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一大学派,翻开《史记》看一看,太史公却只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墨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寥寥24个字就是关于墨子的全部叙述。相比起其它诸子百家连篇累牍的记载,司马迁对墨家的厚此薄彼实在令人感到蹊跷。 更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墨家在秦吞六国之后,突然就消亡得无影无踪了?人们纷纷猜测,部分学人认为墨家是为统治阶层所剿灭。而剿灭的原因在于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家的创始者墨子,约生与公元前468年,死与前376年。曾习儒学,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在“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了“选天子”及地方长官的思想。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学者仲大军认为:“可以说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早已有之,墨家学派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墨子》一书中不仅提出了‘选天子’主张,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选拔各级政府官员的思想”,“墨子选天子及各级官员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袭的体制,与当时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听任墨家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传播普及,那么一旦被社会大众所掌握,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地位便岌岌可危,在这种致命的威胁之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矩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矩子的领导,听从指挥。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 正是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墨子之门多勇士”,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 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矩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 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因此,墨家极有可能在成为秦始皇的眼中钉后被扫荡之时,赶尽杀绝。当然了,也有说秦始皇同样焚书坑儒,儒家毕竟还是流传了下来,因此,墨家门人并没有死绝,而是随着徐福逃跑了,跑去的地方是日本。 韩非子说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学一旦与政治同流,成为立法的根据,儒学便完全实现合法化;而以侠义自任的墨学,既然已经做好同弱者共进退的准备,最后必然是走向强权政府的对立面,成为强权专制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墨家大致是在秦统一后迅速衰落,而凋谢于西汉中叶。国家专制集仅一旦成熟,墨家无法生存。 至于墨家重要著作《墨子》传世,亏的是晋时葛洪异想天开地将墨子列为道家神仙之列,《墨子》一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道家的典籍汇编《道藏》中,《墨子》共71篇(其中缺18篇),分15卷到明代恢复了流通传播,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