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走了,大家说,大旗倒了。
有人会借此说“聚合”就没有商业价值,“聚合论坛”定位是一种模糊的定位。我不同意“集粹”、“聚合”就很难有真正商业价值的看法。 我认为,大旗的路径,证明完全以人工编辑的方式来做论坛的内容,是一个失败的路径。大旗网今年业务的收缩,马晓霖的离职,至少意味着大旗人工聚合模式的不足。 有三点原因导致大旗败走麦城,其一,招募大量编辑增加了人力成本,上百号编辑来支撑一个没有多少广告收入的网站,成本太高;其二,靠人工编辑论坛的内容,其内容质量、内容价值无法跟传统门户相比,并不是网络受众所需要的内容;其三,大旗的所谓模式没有悬念,没有核心用户,没有技术性,没有门槛。 换句话说,新浪、腾讯们能养活几百号的编辑队伍,每月有月度奖,每季有季度奖,年底还能用发票抵发红包。但新创业的2.0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这么做,那就是等死,也不是2.0的套路。 当我们重新来审视大旗的两年轮回,就会猛然发现,大旗是1.0,或1.5,不是2.0,可能有2.0的思维定式,但至少不是2.0的做法。 Web 2.0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小公司、创业企业,二是产品主导,三是编辑少。 用户会产生内容,用户提供内容,降低了编辑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内容会吸引用户,更多的用户会产生更多的内容。 刘韧在《活网站与死网站》中说,“死的网站。主要靠雇佣的编辑更新。一天不更新,这个网站就死了。活的网站,全体员工可以集体休假一星期。而访问量不减。” 但是,在减少编辑人工成本的同时,就会产生这么一种情况,用户发布的内容,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讲,都无法和Web 1.0编辑发布的内容相比,尽管会有channel和tag这样的用户内容自组织,但内容组织与内容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Web 2.0既是用户主导,那么,一个高效的有质量的Web 2.0网站首页面,应该由广大的用户来生成。如何判断内容的质量,内容是否吸引人,广大的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如果一个站点能做到千方百计为“用户内容”带去更多流量,帮助“用户”成为媒体,就能更好地鼓励用户更多的参与。 回到问题本身:如何生成一个高效的有质量的网站首页面?换个角度,如何判断用户提交的内容的质量?我想有这么几个权重指标: 1、网站价值判断 2、点击数指标 3、评论数指标 4、Digg指标 5、搜索索引数指标 因此,判断互联网内容重要性的权重计算公式: 内容质量分值=网站价值判断系数*网站价值 + 点击数系数*点击数 + 评论数系数*评论数 + Digg系数*Digg数 + 搜索索引数系数*索引数 (注:各权重系数可以自己定,并随时作相应调整,以做到科学、有效、合理) 这个计算办法最适合聚合类网站的首页面,因为对于聚合类站点来说,这些数据源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数值,因此生成的首页面相对比较有时效。而通过主网站生成的数值,有一定滞后,因此不具分析意义。 当然,我所指的生成的首页面,应该是可编辑、可操作、可干预的首页面。如何生成一个高效的有质量的网站首页面,是个很困惑的问题,我所表明的也许能解决“网络信息过载”问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兴趣,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请花一点时间来补充我没有提到的地方,或者留言告诉我。 回到大旗。大旗今年以来业务的调整,以及马晓霖的去职,并不是马晓霖的过错,或者马能力出现了问题。换句话说,一个聚合类站点的成功,是一个高绩效的团队、一个强有力的搜索、一个良好的内容组织秩序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很可惜,大旗连一点都没做到最好。(2006年11月1日⊙DONEWS写作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