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这个么?这是发源于四川乐山五通桥,盛行于川南地区的桥字牌“贰柒拾”,现在被称作乐山市的城市名片。 “贰柒拾”又名“桥字牌”,经久不衰地流行于乐山一带,并呈向周边地区以及更广泛的地域辐射开去的趋势。有人宣称,乐山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凭借一副“贰柒拾”找到自己的乡亲。 乐山人对“贰柒拾”的感情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群体对任何一种娱乐方式的喜爱。足球有球迷,歌曲有歌迷,电影有影迷,乐山在众多的“迷”们之外还有人数多得吓人的“贰柒拾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贰柒拾”是乐山的乡粹。 无论街头巷尾茶楼酒店,还是公园景区山野人家,到处都可以看到“贰柒拾”。甚至在乐山殡仪馆的骨灰室里,也可以发现一把把组合精美的大牌,据说那是孝子贤孙们对亡灵最好的供奉。按照保守的估计,乐山每四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是“贰柒拾”爱好者。 来自盐工的创造 桥字牌的历史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当时五通桥盐业兴旺(现在也比较兴旺),每日有数以万计的盐、煤下河上岸,进口出关。盐商揽头为便于同搬运脚夫们算账结算费用,实行每抬一包(筐)盐或煤发一个编号的牌子。 为防假冒,每个盐商都请人写别具一格的字体和用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不同码头、揽头的号牌,也是一种防伪标志。 工余间,脚夫们就用牌子上的号码斗数寻乐,于是产生了最初的“字牌”。后来有富家太太们闲得无聊,也跟着玩起来。这种轻巧、便利的“桥字牌”就传播开来,最后玩法越来越多。民国时期,叫“贰柒拾”以别于麻将。因可吃数字“贰柒拾”成列,故称为“贰柒拾”。 奇怪的模样 桥字牌的变形字体象形夸张,集楷行书法为一体,利用曲线(圆和弧形)的优美流畅,借助变形汉字的夸张艺术手法,使桥字牌的字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字体美观大方,亲切可爱。玩桥字牌不仅能娱乐开心,其变形艺术字体又给人以美感,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所珍藏。 桥字牌由竹签牌发展为字牌,直至今天的乐山贰柒拾,在其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字体也是由最初的各家民间艺人的手写楷书汉字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固定汉字变形体。 经过改良和变化后的桥字牌字体,不仅在民间广泛受到好评,还产生了许多桥字牌佳话。比如红“壹”,老百姓送它的雅称为笑口常开的“罗汉”,也被比作宋朝的官帽;黑“十”,又因变形为一个吉祥的“羊”字或人民币的符号而被尊为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字;黑“九”,其形又像图腾崇拜的“龙”字;黑“一”,又以形为“棺材”(谐音:升官发财之意)而取其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变形后的桥字牌字体,不仅字体夸张形象,而且线条优美流畅。广大市民在玩牌娱乐时,不仅能够从娱乐游戏中享受快乐刺激,还能从桥字牌的变形字体艺术中感受到桥字牌字体的艺术魅力,同时赋予桥字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玩法 贰柒拾为细长的纸质字牌,共80张牌,红黑各40张,红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每字各4张,黑字也是从一到十每字各4张(黑字相貌奇特,非语言能描述)。参与者一手握牌,另一只手翻牌,对拿在手里的牌进行排列组合。20张纸牌握于一手,要求展开如扇状;握的力度是不能太紧或太松。太紧了,则“扯”不动;太松呢,一不小心就会散落。所以,打贰柒拾又叫“扯”贰柒拾。一个“扯”字,道出了其中的辛苦,此非业内人士能予体会。 其基本规则与麻将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差异。如桥字牌的 “开”相当于麻将的“杠”; “对”相当于麻将的“碰”;“吃”等于麻将的“吃”。动脑程度略高于麻将,从壹到拾(一到十)在红与红、红与黑、黑与黑之间的排列组合中“扯”出和数。可分为四人、三人、二人赛和“荤打”、“素打”两种,其中常见的以三人赛为多。因多为两家赢一家,故有“吃上家,打下家,洗白一家”之说。 有关“贰柒拾”的俗语也在广为流传。人们诙谐地把打牌称为“编扇子”、“砍刀儿”、“学习八十号文件”。“打上不打下、打红不打黑、打大不打小”、“心头慌,打中章”之类口诀不胫而走,牌打得好的被称为“金刀”,打得孬的称为“臭刀”。看高手打牌有一种艺术享受,“臭刀”手中的牌往往被编成了济公和尚的扇子,这人打得赢才怪! 据考证,“贰柒拾”理论上最大的和(福)数是六十三和;一个人拿到两手一模一样牌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贰柒拾”错综复杂花样翻新的组合,使乐山人对其情有独钟,禁之不绝驱之复还。群众对这种娱乐形式的流行见惯不惊,评论中有毁有誉。 流传区域 四川省内以“贰柒拾”发源地乐山为中心,沿岷江水道上溯可到眉山、彭山、新津;往下则是犍为、宜宾,几乎人尽能玩。泸州沿长江一带,会扯“贰柒拾”的人也不少。而省外,长江流域地区是“贰柒拾”主要的流传地。重庆及其下游的涪陵,乃至万县一带,也有人扯“贰柒拾”。再往长江下游去,洞庭湖边的湖南常德、益阳、岳阳,甚至湖南中部的娄底、衡阳也扯“贰柒拾”。 不同的是,“贰柒拾”在那里不叫“贰柒拾”,而是“跑和子”。名字有异,牌理却相通,那里的扯牌规矩,几乎和乐山差不多。 对于“跑和子”这个名称,有人考证称,湖南人对于数字“十”的称呼,很多时候是说“跑”的,比如说十块钱,他们称之为一跑块。而在扯“贰柒拾”时,和牌的最底线是十和,也就是说,牌的和数够了十和,就可以和了。还有在湖南方言中,一般带“子”的时候很多,就像乐山人喜欢带“儿”一样,因此湖南人把“贰柒拾”称为“跑和子”是很贴切的。 民间工艺和保护 民国时期,五通桥的桥字牌年生产销量达到八万副。产品主要满足本地使用和销往临近区县。有名的桥字牌店有牛华李云松开的“得胜隆”店铺,竹根滩杨世真开的“游兴隆”店铺,谢永禄兄弟二人开的“明生元”店铺、黄松柏的“黄得胜”店铺等等。 桥字牌制作工艺在民国时期已经十分讲究,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日趋完善。尤其重视“裱糊”的环节和“上油”工艺。具体有“选纸、裱糊、凉晒、过浆、剪切、书写、上油、装盒”等八个环节。 其中“裱糊”用的纸已经改12层为10层。纸牌又分面纸1层,心纸8层,里纸1层。采用层层裱糊,凉干后过浆剪切成型。由人工逐一书写。再用桐油加坨砷、土子煎熬后上光,最后装盒出售。现在都是机器生产了,牌拿在手里散发出淡淡的油墨香味。 为把桥字牌这种集游艺、益智、博弈于一体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延续下去,乐山市民间人士成立五通桥区桥字牌(贰柒拾)协会及研究会。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桥字牌这种发源于五通桥的棋牌娱乐方式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被社会主流承认并传承和发扬。 乐山以为叫做杨正常的人曾出版了一本研究贰柒拾的书籍《贰柒拾娱乐规则》,对各地贰柒拾打法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贰柒拾和圈牌制作标准、桌椅牌盆制作标准、和牌得分计算标准及贰柒拾娱乐玩法和竞技玩法、三家玩法和四家玩法、“小家玩法”和“血战玩法”,以及犯规处罚和理论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