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进入暴利时代,外资在中国圈地 in 经济资讯-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世界资讯 经济资讯 查看内容

养猪进入暴利时代,外资在中国圈地

2008-8-29 13:36| 发布者: 上山下乡| 查看: 124| 评论: 0

“高盛养猪”这一传言引起了业界对于养殖业的关注,随着事件的进一步跟进,养猪业飞速上涨的利润及一大批在中国野心勃勃的外资也浮出了水面。

高盛养猪

经济观察网报道,7月,高盛养猪的传闻便开始扩散,8月有媒体报道,高盛近期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

该媒体报道,高盛日前在湖南和福建等地全资并购过来的养猪厂并未自己进行经营,一般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自己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其投资项目,已经贯穿了猪肉产业链上下游。从这点来看,高盛目前更倾向于在中国快速圈地,占据有利位置。据业内人士分析,以国内目前的价格来推断,高盛近3亿的资本能支撑一个年产150万头生猪的大型养殖场,按照农业部提供的每头生猪200元纯利润来看,高盛的这一投资将带来每年3亿元的净利润。

高盛养猪一事引发了业内对于养猪利润的关注,事实上高盛也正是被快速上涨的纯利润吸引而大举进入养猪业。从2007年起,中国国内猪肉价格步步攀升。2008年,正值中国奥运时机,全国猪肉消费大量放大。而下半年中秋、国庆,元旦及春节的到来将为猪肉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食品商务网的分析,目前出栏一头育肥猪的纯利润高达300元。一位业内人士称,行情好的时候,每头毛猪的利润甚至可达到400元,大约是多年来平均利润的10倍。该人士直言,从2007年底以来,养猪进入暴利时代。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农业是个很好的概念,但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并不多。从全球的范围看,很多大资金都去买地,但那在中国这不太可能,养殖业是资本切入农业的很好的点。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猪肉价格短期下落的可能性并不大,养猪业的未来利润值得期待。

外资纷纷进驻

除了高盛外,德意志银行也向中国养猪业抛出了橄榄树。2007年,德意志银行面向全球发行了“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这个基金投资于以农产品为主的食物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此外,德意志银行还直接和中国国内的养殖企业碰头谈论收购事宜。据有关消息透露,德意志银行有可能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国内某大型养猪厂30%的股份。

除了直接收购养殖厂之外,外资进入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注资或收购饲料企业扩展市场。艾格菲是一家在美国上市,以动物营养饲料开发为主的公司。目前它已经在中国全面收购了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并将中国总部设在了产猪大省江西。完成收购后,艾格菲一面通过国内的饲料企业巩固原有市场,一面投入资金将被收购公司原来单一的饲料生产线向生猪养殖业扩展。目前,艾格菲旗下的百世腾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养猪事业部,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他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达到100万头。

对于外资对养猪业的纷纷看好,一位业内人士称,国内大的投行如中金、建银等可能都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国际资本(类似高盛)在投资方面更加现实,更懂得通过资本与产业的结合获得超值利润。

外资进入中国养猪业的得失

对于中国养猪业来说,散户仍是最大的生产军,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的张海森博士说,中国处于养猪行业的企业普遍比较小,实力比较弱,国外资本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能很快介入,不多的资金就能控制终端市场,这是外国资本的机会所在。在中国,养猪的利润已经很明显,而外资如果能有力地渗进这一行业,更长远的意义在于他们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控制世界农产品价格。

从这点来看,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养猪业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业内人士称,外资的大举进入虽然不致在国内造成垄断,但是生猪养殖及消费的区域性,却足以使其局部地区获得价格上的控制力或影响力。

虽然中小散户是生猪养殖的主力,但是他们却恰恰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力量,贷款难、成本上涨、病疫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专家认为成功抵御外资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清洗的关键在于需要用政策扶持中小养猪企业,而非生猪养殖大户。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