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既没有太多的超级富翁,也基本没有赤贫阶层。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一亿国民皆中产”。 在战败初期,日本全国到处都是没饭吃、没工作的穷人。但经过战后复兴和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很快成为经济大国。由于高就业率和相对平均的分配,多年来日本人始终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成为日本社会普遍的意识。由于贫困几十年来在日本都不成为问题,所以日本就连贫困线标准也没有划过。 但世事难料,在泡沫经济破灭后,贫困现象再度出现,近年来则日益引起日本全社会的强烈关注。按照经合组织2006年一份有关日本经济的调查报告披露,日本工作年龄人口中收入低于平均水平一半的人数占13.5%,仅次于美国的13.7%,在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国中居第二位。这一报告使日本全国深受震惊。 前些年,日本各种各样的“结构改革”非但未能使经济有所改善,反而加剧了生活水平的两极分化。随着“终生雇佣制”的废除和失业率的上升,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无家可归者剧增,目前已达数万人之多。企业则迫于严峻的竞争形势,想方设法大量裁减正式员工,尽可能聘用“非正式员工”,以此来减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开支。而此举造就了日本社会庞大的“贫困就业队伍”。从2002年至2005年短短三年时间,日本全国就减少了180万正式员工,这180万人就面临着贫困的威胁。目前,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非正式员工已超过600万,每年还在迅速增加。对广大企业员工来说,只要一着不慎,就会坠入贫困深渊。而一旦成为贫困大军队伍中的一员,则很难再摆脱窘况。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日本已陷入“滑梯社会”,一旦滑下去就很难再爬上来。 如今,日本各职业介绍所每天上午一开门,就会涌入大量无家可归者和失业者,那场面比酷暑季节的医院急诊室还混乱。有时甚至上百人争抢一份一天的工作。因为尽管就一天,可运气好的话可挣个一万日元,这可解决好几天的生活费呢!每周二是职业介绍所的电话接待日,这一天接电话的人几乎就没有喘息的工夫,因为找工作的人实在太多而工作机会实在太少。 按照日本目前的生活水平,一个三口之家(孩子就读幼儿园)如年收入低于300万日元,生活就很艰难。而日本政府目前实施的生活补助标准为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家庭,由此不难想象,这些家庭的生活是何等艰辛。 据统计,目前日本全国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多达1000万人,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六分之一。由于目前日本各地方政府均面临极为严峻的财政状况,所以都在想方设法减少开支,于是各地对补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就非常苛刻。除非医院证明丧失劳动能力了,否则失业者是无法领取生活补助的。有些人甚至连补助申请表都领不到,其理由是你可以通过就业来改善生活状况。但问题是工作根本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那些生活无着的人们在无法缴纳房租后,只能加入无家可归者的队伍。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领取生活补助的家庭还仅为60万户,1999年增加到70万户,2001年达到80万户,2006年则猛增为108万户!在90年代后期日本全国没有任何积蓄的家庭仅为10%,2006年这一数字已迅速增加到22.9%。在战后高速增长年代成长起来的日本人根本无法想象,有一天会困窘到没饭吃,可如今饿死在日本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甚至有母女一起饿死的。前不久日本媒体报道了一名39岁的男子,其全部财产居然为100日元。而在东京最低小时工资也在800日元以上。收入下降了,房租或房贷是固定不变的,要压缩开支就只能节衣缩食,一些儿童因之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这使得许多日本人产生了“今夕是何年”的喟叹。 如今,日本每三名企业员工中就有一人是非正式员工,而这一群体大多是很难享受社会保障的。例如日本就有这样的规定:养老保险的对象是每周工作二十小时以上,可望工作一年以上者。而很多非正式员工今天不知明天会不会有工作,那里能享受社会保障。另外,从失业保险来看,其投保对象必须在最近两年中缴纳了一年以上的失业保险。可打短工的人又怎样缴纳失业保险呢?连医疗保险也规定工作期限在两个月以上,其工作时间大致是正式员工的四分之三。可不少企业为了免掉这部分开支,故意将工作时间控制在四分之三以内,这就将许多打工者排除在医疗保险之外。 此前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出现工作的人养不活自己的问题。在过去,只要进了一家企业,员工就可以受到职业培训,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补贴,其功能应该说是完善的。可如今时过境迁,无论你如何努力,也许都无法解决生存问题。这对多少年来享受惯了社会平等的日本人来说,情何以堪!由心理冲击所形成的社会震荡,正在日本列岛不断扩散。(来源:《上海证券报》 陈鸿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