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广东保险业内热钱的数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调研的100亿元和广东保监局的20.99亿元两个数据相差甚远,郝演苏不无担忧地表示,一旦人民币升值的路线到了顶端,美元又开始止跌,这部分热钱一旦撤回,将给国内的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有没有热钱? 《经济观察报》报道,继“地下保单”之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再次披挂上阵,枪口对准广东保险市场热钱流入问题。在对广东省今年1至8月份92%的人身保费收入增长与其他一线地区平均50%的增长率进行比较性测算后,郝演苏得出初步调研结论,广东的保险热钱规模在100亿元左右。 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令广东保监局奔赴争议较多的东莞、珠海、中山三地紧急调研,在得出三地仅有8.3亿元外籍保费后,保监局勒令除深圳外广东其他各地保险公司开展自查并上报结果。 9月11日下午,广东保监局发布了最终的调研结果,称今年前8个月广东省境外投保人数为19176人,保单件数21477件,保费总额为20.99亿元,业务占全省人身险保费收入的3.95%,其中,珠三角地区6个城市境外保费金额20.55亿元,占比为97.62%。 “法律不禁止香港人到国内买保险,也不禁止国内人到香港买保险,保险只是一种特殊商品,任何学过经济学的人都会发现,广东的境外保单属于正常的投保,不存在热钱的问题。”广东保监局局长黄洪表示,根据调研结果,境外投保人士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长期工作在广东的港澳人士;二是移民到港澳的广东人士;三是港澳以外的境外人士,这三类人士都是有正常的投保需求的。 100亿元的民间调研与20.99亿元的官方数据相差甚远,但郝演苏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银河证券保险行业研究员张曦表示,具体到保险行业哪些是热钱还不好区分,但根据西方经济学常识和现行学界对热钱的定义,总体而言,以投资套利为目的的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划分为热钱范畴。 当记者以帮香港朋友咨询保险理财产品为由,对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众多寿险公司代理人进行暗访,事实慢慢接近它原有的真相。“由于香港股市暴跌,港币兑人民币一直在贬值,很多香港人跑到广州、深圳买投资型保险,我和同事都做过这种单子,由于投资连接险是亏损的,我们都建议客户选择有保底功能的万能险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投资分红险,而这些客户无一例外的都会像你一样非常关心将来的退保问题。”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的一位代理人表示。 信城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一位代理人表示:“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非常快,我们的香港客户也多了起来,这些客户大部分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来的,要不香港保险的收益率要比国内高,他们干吗要来这边投啊。这些客户几百上千万的也有,但我都建议他们每年投保金额不要太大,可以分几次投,因为根据反洗钱法,超过100万就要填写高额保单调查问卷并要上报,上面查的很严。” 当问及可不可以通过自己做投保人替朋友投保,这位代理人立即否定,但同时说:“必须要与投保人有亲戚关系才可以代投,我们的香港客户有的就通过自己在国内的亲戚投保,你的朋友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这样的话即使投保几百上千万上面也很难发现。” 而平安保险深圳分公司、泰康人寿东莞分公司等数十位代理人,也纷纷对此项业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而且几乎全部都声称有操作港资投保的丰富经验,对于记者提出来的由港人国内亲戚代理投保也表示都接触过。 以对赌人民币升值为目的的热钱流入保险市场是存在的,也许,广东保监局的调查数据应加上那些通过国内亲戚投保的隐性外籍保单。 四种路径 热钱流入中国的路径可谓五花八门,但流入保险市场的路径则大致可分为四种。调查发现,目前广为各界熟知的有两种:一种是港人携带现金入境拿回乡证或护照直接投保,在这种方式下,港人或直接在香港兑换成人民币入境,或携带港币入境再兑换成人民币;第二种是港人先在国内银行开设账户,然后由香港汇款到国内账户,再划转到保险账户进行投保。 另两种方式则由于游走在监管法规边缘而不太为外界了解:前一种就是上述所提到的港人通过国内亲戚代理投保,然后港人再通过其他途径如贸易、个人汇款等方式与亲戚结算,此种方式一般多见于投保金额巨大的保单,能够较为有效的避开监管;后一种方式更为神秘与隐蔽,即港人通过国内的委托人代为缴纳保费,但保单的投保人和受益人还是港人,委托人必须手持保单到香港找投保人签字,然后投保人通过贸易、个人汇款等其他热钱路径与国内委托人结算。 后两种方式与郝演苏所称“借用国内人身份证投保”的说法有暗合之处,这两种方式也是监管当局最难监控到的。而这些热钱大都借道万能险和投资分红险两大险种流入保险市场。 郝演苏表示,他的判断是,海外热钱可能不止广东有,外籍人士较多的上海、北京也会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任其发展的话,肯定会埋下整个保险行业业务大起大落的隐患。 监管真空 在利益本能的驱动下,为追求扩大保费收入和追求自身业绩,很多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对于境外投保人并未遵循审慎的核保程序,而由于最高监管当局对保险热钱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由此产生的监管真空也给风险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只要拿护照或回乡证就可以投保,用不着提供收入证明等其他手续。”多数代理人众口一辞。一位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的代理人甚至宣称,“我们的万能险是免核保的,港人可以放心投资。” 事实上,在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公布的《2007年中国反洗钱报告》中,就提到自2007年10月1日起,证券业和保险业开始正式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而央行在对4533家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现场检查,其中银行业3909家,证券期货业96家,保险机构528家,并对部分违规金融机构进行了处罚,如银行为341家,证券期货4家,保险为5家。 至于受罚原因,据报告显示,在被处罚的金融机构中,除3家涉及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的违规问题外,其余347家均涉及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或未按规定报告大额交易。 而对照报告所指的违规现象——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或未按规定报告大额交易,这种风险已开始在保险市场中酝酿。 外管局一位官员表示,国家外管局目前尚未注意到境外资金通过中间人购买人民币计价的保险理财产品现象,不过,“如果是境外人士以个人名义,且掩盖其真实身份借保险渠道方式进来的资金肯定就是热钱;应该予以重视;热钱进来后,如何出去亦值得探究。” 他表示,接下来,此事会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若与现行制度有冲突或不完善之处,将会采取一定的整改或改善措施,但需要多部门进行协调。 “外籍人士来国内购买保险产品,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受限制的、哪些是需要登记的,尤其是对大宗数额保单的来源进行监控,目前的监管还是比较薄弱,至少要与反洗钱法联系起来,提供一些具体实质的监控措施。”郝演苏表示。 对于目前的监管真空地带,广东监管局称,今后将对保险公司核保、大额交易监测、不实身份投保或分散投保等方面加强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