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称奇的是,一位浙江驻沪招商代表为了吸引投资,表示:“我们可以建议企业将总部注册放在上海,通过一些方式走账,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税收。” 有人问及这样地方税收可能会很少的疑问,这位浙江驻沪招商代表如是表示,“少收总比没有好,再说经济总量上去啦。”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样做的好处,这位招商代表举了个例子,“我们为了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蹲了很多天,最后邀请人家去,人家说其它地方税收优惠给得更多,比如企业所得税,我们一咬牙,也答应了。为什么呢?这样能形成带动效应啊,多来几个企业,我们税收总量也就上去了,尽管给单个企业税收优惠多。” 其它费用的变相减收或者免收也相当可观,进而加剧了这种恶性竞争。“很多我们自己市里面的费用,比如供水增容费收费标准减收50%。” 而通过不合规范的操作程序来招商也成为地方竞争制胜的一条路径,“比如有些地方招拍挂是事后补办,较为形式,而有些地方就执行得比较严格,那就不是相对统一的土地政策了。”上述无锡官员如是说。 恶性循环 在招商重压下,刘亮现在每天要写招商日记,月底交给单位看,“哪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所以有时候就谈招商感想,我经常在日记里说这样招商大家都吃亏,何苦呢。” 他建议:“其实,如果我们这边的几个开发区应该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下,防止这么恶性竞争,或许对大家都好,现在产业转移这么多,不怕没饭吃。” 刘亮的期望显然在以前是一个空谈,地方政府在GDP政绩驱动下,显然更多的是将自己任期内的招商成绩作为招商的出发点。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土地价格越低,税收优惠越多。” 石忆邵如是说。 对此,政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任浩也表示认同,“这种恶性招商有时候甚至将污染企业都引进过来,后果就比较严重。” “但现在招商很大一部分已经转为产业链招商,而且外商很注重当地的司法、政府服务环境,所以这样做很多时候起作用并不大,反而让对方觉得我们这样很不正规。”刘亮坦言。 “虽然的确有很多企业也很希望有这种优惠,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看的是我当地是否有配套产业,而不太在乎这些所谓的优惠。”刘亮说。 任浩对此也感同身受,“要做好自己的产业规划,不能用一厢情愿的降低土地价格等手段来招商,而是要做一个系统的产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去招商,这样效果会更好。” “所以这个《指导意见》出台我还是比较欢迎的。”刘亮说,与此同时,《指导意见》也得到了谢晓明的热情回应,“我们不靠那么多优惠,现在我们主要在交通优势,服务优势等方面下功夫来吸引客户。” “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因为这对于长三角整体健康发展是有害的,从长远来看,对于整个长三角产业发展也不利。”石忆邵说。 “比如很容易形成产业同构,因为大家都匆忙招商进来,不管什么产业都招进来,很容易造成产业雷同。”任浩这样解释恶性竞争可能带来的后果。 显然,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地方违背土地政策招商的空间已大大缩小,或许,这也正是能够实现《指导意见》所提出的“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的好机会。 “但愿有一些清除这些潜在政策的措施,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我还是比较有信心招商的。”刘亮如是说。而刘亮最后则提醒说,“现在一些中西部地区来这边(长三角)招商的土地价格更低,优惠更多。”这或许在重走当前长三角招商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