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环境同时恶化的情况下,中国不少企业遭遇到了经营困境,产业升级也受到了阻力。第三季度,珠三角企业倒闭和出逃的情况依然严重,长三角企业倒闭潮也开始显现。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面对目前的情况,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依旧漫漫。 珠三角企业加速倒闭出逃 进入第三季度,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依旧困难重重,企业倒闭和出逃的速度并未减缓。在国外市场萎缩和国内产业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广东的台商面临经营成本上涨和获利空间下降的困难。台企联常务副会长郭山辉称,未来二至五年内,若台商不升级转型,将有超过60%的台企面临倒闭淘汰。 撤出珠三角的台企也不在少数,广东台商由于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生存危机,导致数千家港台商撤出珠三角。广东聚集上千家具业,大半在大岭山镇。去年出口21.5亿美元,占全大陆十分之一,得名“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但现在哀鸿遍野,家具厂无以为继,撤离、转移、落跑的不在少数。 台企不景气,港企也不乐观。香港特别行政区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7月曾表示,一年来,三千家在大陆的港资企业倒闭,他还呼吁,各方帮助港资企业开拓内陆销售渠道。 港企在大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以深圳的香港服装企业为例,由于美国经济发展迟缓,严重影响了欧美市场的消费,主要以输欧美为主的香港服装企业虽然勉强保住输出的数量,但仔细一算,却是以调低出口价格为代价。在此背景下,不少港商开始另寻出路,把目光转向国内,力图以自己的国际化优势在大陆市场占一席之地。 长三角倒闭潮跟随而起 与珠三角倒闭潮相似的是,浙江温州掀起的厂商停产或倒闭风潮,陷入发展低潮的包括打火机、服装、制鞋、纺织等多个行业,这波倒闭潮大有向长三角地区蔓延的趋势,显示出长三角经济也随着珠三角进入了产业升级的阵痛阶段。 对此,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改革开放30年,浙商积累的财富和经商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远超于人们的想象,仅温州地区就有约5000多亿元的游资,可以保证很多有需要的企业不缺钱。但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受到的重创,以及更多企业和投资者的恐慌心理,仍然无法忽视。 有分析称,虽未有数据表明这次倒闭风潮已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造成破坏性冲击,但其“延迟效应”仍让人不得不小心提防。 转型之路依旧漫漫 虽然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升级进展情况并不乐观,但是并非完全没有好消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料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这与去年的数据持平,显示产业升级并未带来失业率飙升的问题。 面对现状,中央和地方不断出台政策扶植高科技产业。发改委人士表示,要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化压力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观点已在发改委内部形成共识。为此,发改委要拟定出台一系列扶持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也闻风而动,以温州为例,有“民营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温州,在国内外环境同时恶化的情况下,遭遇到了经营困境,为此,温州“政企联动”,引导企业升级转型。有政策的扶植,一些企业积极转型,还是迎来了“曙光”。浙江省政府的数据就显示,前6月浙江第三产业投资大增,显示产业升级颇有成效。 而港企和台企也开始抓住机会转型。深港两地合作日益密切,对此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广东要推动产业升级,就是要抓住粤港合作,促进两地共同发展,要从三十年前制造业的前店后厂模式,转为现代服务业的前店后厂再次起步。对此很多港企显得很重视,有不少企业都开始特别关注广州的通信产业。 而台企也开始寻找新的商机,由于中国大陆目前正在经历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中国未来中国将由产品大国逐步升级到产业链的中上游,即由“什么产品都生产”转为“中高端产品”,要把服务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对此,不少台企顺应产业升级的大势,欲携服务业西进。 虽然“曙光”就在眼球,但必须承认的是,产业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中国制造在面临成本大增,生产效率无法消化成本的情况下,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困境。对于产业升级需要的时间,耶鲁大学校长说,中国制造真正转型尚需15至20年。(文/星岛环球网 木木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