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新都市圈:催生世界工厂产业新布局 in 经济资讯-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世界资讯 经济资讯 查看内容

珠三角新都市圈:催生世界工厂产业新布局

2009-1-9 10:13| 发布者: 上山下乡| 查看: 170| 评论: 0

珠三角向有“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业基地”的美誉。然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则希望珠三角从“全球制造业基地”提升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香港《文汇报》报道,对于珠三角都市圈的未来产业目标,《纲要》如此阐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为此,《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在产业上深度合作。

多位香港及广东专家都指出,即将完成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将催生出珠三角都市圈。按照目前各地的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布局,都市圈内将形成三个产业发展极、形成三角形产业网络。

智经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认为,珠三角都市圈内,目前出现了三个“一体化”的态势:一是未来香港将与深圳以一体化的态势,最终发展成“港深发展极”;二是广州与佛山将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成为“广佛发展极”;而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工建设以及其它跨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珠海和澳门将逐步成为第三个发展极—“珠澳发展极”。

三个“发展极” 布局见雏形

专家预测,三个“发展极”,将承担都市圈不同的产业功能,实现错位发展,突出经济和产业的互补功能。港深发展极是珠三角都会区外源型经济中心,将侧重为珠三角都市圈外源型经济提供金融、物流等高端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广佛发展极是珠三角都会区内源型经济中心,是内源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将侧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珠澳发展极则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引进清洁产业、生态产业和商务休闲旅游等产业,重点发展生活消费性服务业。

在珠三角都市圈未来产业新格局中,香港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纲要》也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方面,中央将全力支持在珠三角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中央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在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粤港政府和专家的调研,对香港未来的角色,更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区域定位和发展潜力来看,穗深港轴线的珠三角东部地区将发展成为都市圈的“科技带”、“知识带”。在这个产业带,香港可加强本身的知识和科技实力,与深圳紧密互动合作;利用先进的国际体制优势,负责珠三角的智财管理。具体包括国际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管理、交易,并提供法律服务;善用国际顾问人才,开展产业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利用香港的国际生活方式,吸引国际科技人才经香港落户珠三角;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优势,建立珠三角科技创投服务。

国际化“门户” 香港角色重

广州-江门-珠海-澳门-香港轴线的珠三角西部地区,将发展成为“休闲带”、“生态带”,辐射广东山区和西翼的生态性农村发展。香港可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形成迪斯尼—澳门—横琴等休闲带;发展香港的生态环保产业,建立食物安全监管体制,服务西岸地区的生态农村消费;推动医疗和保健产业,结合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的现代西方医疗体系,香港理工大学的物理治疗经验,提供医疗、老人康健服务等。

此外,香港在未来都市圈的文化产业中也大有作为。可以时尚文化因素,推动都市圈传统消费产业的升级,建立“设计师主导”的时尚产业。香港可与广州协力合作,前者保持与国际市场联系,后者追踪了解内地风尚,共同推动设计人才的培养;香港还可与珠三角各特色专业镇合作,建立珠三角时尚产品的国际展示平台,以试销市场的经营理念,直接向海内外消费者推广珠三角最新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

专家指出,香港未来的作用,可以如此比喻:香港北向珠三角时,以右手臂的科技、人才战略,左手臂的生活、生态战略,与广州握手相牵,以科学、和谐、可持续、更人性化的发展理念托起整个珠三角都市圈,创出珠三角都会区下一个精彩的30年。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