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安徽商报1月21日报道 盗墓贼在盗掘古墓时究竟遭遇了什么而中毒致死?数月中,这群盗墓贼掘出一条深达十余米、纵向延伸二十余米的“L”型巷道,绕过大云山山顶水塘是想通往哪里?为何在同伴死亡后,团伙中的“河南帮”再次折返大云山,他们铤而走险究竟为了什么?一个个谜团如层层迷雾,浸透着神秘而恐怖的气息。 随着案件的进展,谜团正逐个解开。 “风水宝地” 大云山上有个“王侯”墓? 大云山,位于皖苏两省三县交界处的江苏盱眙县马坝镇境内。海拔高程不过数十米的大云山却是附近平原的制高点,紧靠着东阳古城。这里自春秋战国时期东阳善道隘线(南北重要的古道)上古镇重邑,秦汉时,为东阳郡县所在地,陈婴曾为东阳令史。西汉时期,此地为南北文化交汇点,经济文化繁盛,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正因为在秦汉时期有着显赫的历史,大云山以及附近也保留着战国至秦汉两个时代的大量古墓,葬地位于城址东南约700至800米,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这里曾经出土的楚国郢爰、秦代铜权、汉代木刻星相图、凫形玉带钩等文物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甚至,有人将大云山一带的古墓群比喻为第二个马王堆。然而,当地盗墓之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愈加严重。盗墓贼在“要想富,先挖墓”的思想支配下,不惜铤而走险。如今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说东阳,到东阳,东阳遍地是宝藏,自从出现盗墓贼,十墓被盗九墓光……” 那么赵建新为何选择在大云山山顶盗掘古墓呢,那里究竟藏着什么?据张寅供述,赵曾告诉他们,山顶水塘下埋着的应该是一个王侯墓,他们用工具探出该墓主的棺椁就厚达1.5米。并且,这个赵建新口中的大墓因为位置特殊,又有水塘悬于其上,一直没有被盗过。 19日,记者赶到了盗墓事发地——东阳大云山山顶。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山顶是块“风水宝地”,虽然海拔不高,但却是视野里的制高点,能俯瞰周围整个平原。同时,山顶上还有一口水塘。至于水塘下是否藏有王侯墓,当地群众有的表示不知道,有的则告诉记者,听老人说起过,但是谁也没挖过,无法确认。 拉帮结派 14人的盗墓团伙一年内形成 在张寅供述后,江苏警方一派出所曾派民警去大云山山顶查勘盗洞的位置,但是数人找寻半天都没有发现盗洞。由此足见,该团伙盗墓是相当专业的。实际上,盗墓经验丰富且又是当地人的赵建新一直坚信大云山顶水塘下有大墓。但是多年来都苦于没有资金,无法组织大规模的盗掘。2008年初,他找到了朋友毛卫星,并以承揽工程为名骗来了张寅和顾忠建。张、顾二人到江苏盱眙后,赵建新找出种种借口,声称“工程还有很长时间才开始,于其坐吃山空,不如找点事情赚钱。” 于是,赵建新有意组织张寅、顾忠建等人天天在宾馆内观看《探索发现》、《鉴宝》等涉及考古、古董的电视节目,边看边向他们解释,盗墓是怎么回事,盗得的古董如何处理会更加安全等等。发现两人逐渐有了兴趣,赵建新开始向他们介绍起了东阳的大云山。不久,两人便对工程失去了兴趣,加入了赵建新的团伙。有了资金后援,赵建新找来了更加“专业”的“河南帮”四人,并另外邀集了数名江苏金湖人。一个10人的团伙2008年4月便在大云山顶开始了他们的盗宝美梦。 2008年6月间,东阳当地同为盗墓贼的“吴四”无意中发现了赵建新一伙的计划。该团伙第一次盗墓就此搁浅。通过谈判,在与“吴四”谈好了分成及分工后,他们成功将东阳“吴四”等四人吸收入团伙。2008年11月16日,他们再次来到大云山顶,第二次盗宝计划开始实施。 “专业”团队 装备精良、分工精细 据介绍,这帮盗墓贼虽临时纠合,但不仅装备精良、分工明确,且相当“专业”。他们白天休息深夜工作。就作案工具来看,这群盗墓贼不仅有洛阳铲、炸药、鼓风机等专业工具,而且很懂如何拿捏“分寸”地使用炸药。据天长公安局李国荣副大队长介绍,这群盗墓贼每人发放了一个专用手机卡,保持单线联系,每日都有车上下接送。 14人团队,自然会有明确的分工,四名最为专业的河南帮主要负责挖掘通往古墓的巷道。张寅、顾忠建等人负责站岗望风。其他人有的背土有的打杂,毛卫星则负责整个后勤。所有这些人的协调则依靠赵建新这个总指挥。分工明确后,他们每日深夜潜到大云山山顶开始挖掘。挖掘结束后,这群人会用两层厚厚的木板将巷道的洞口隐蔽好,防止坍塌、进水。据警方介绍,巷道洞口有两层木板支撑,这群人在离开前会在木板上铺上塑料布并且铺上旧土、杂草,甚至还要“请”来山羊在上面踩踏、拉些粪便以掩饰洞口位置。每天工作结束后,这群人有的折回盱眙县,有些则直接留宿在山脚下一户单门独户的老农家。据老农介绍,这群人一直睡在他家的羊圈里,白天根本见不到人,也听不到说话。晚上何时出去自己也没听到过动静。 从去年11月16日至今年1月4日凌晨,这伙人在这里干了近2个月,但是直至警方前来调查,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伙人一直在秘密实施盗墓。 不为人知 “L”型盗墓隧道绕过山顶水塘 近2个月的时间里,这伙盗墓贼究竟在大云山顶留下了怎样的工程?张登科告诉记者,他们留下了一个直径1米左右,纵向深度十余米,横向长约二十余米的隧道,这个隧道的形状如横卧的“L”。 据张寅供述,因为山顶有水塘,为了能抵达水塘下所谓的“王侯墓”,这群盗墓贼研制了周密的计划。分析了土质以及第一次盗墓失败的经验后,他们选择了东北角靠近后山的地方向下打洞,这样方便背出并掩埋新土,同时远离山路,不容易被发现。找准位置后,他们采用炸药深入土层爆破等手段先挖出了一个直径约1米,深达十余米的竖井。认为竖井的深度足以超过水塘水深并抵御塌方后,他们开始横向挖掘。这伙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绳梯固定在竖井上,并开始深入井底,如蚂蚁搬家一般,一点点从隧道尽头挖土。在这个过程中,这伙人又找来通风管道铺设在隧道内,每次作业都有鼓风机向内吹风,以防止隧道内的人缺氧窒息。而隧道内挖出的新土也不会随即丢弃,这群人找来编织袋,将挖出的新土运至通常村民无法抵达的后山倾倒填埋。 至1月4日凌晨事发前,这群人成功地挖出了隧道并安全绕过了山顶水塘,挖成了这条不为人知的盗墓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