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搞创新:模仿孩子哭声骗家长钱财 in 社会传闻-红世界☆
红世界 红世界 世界资讯 社会传闻 查看内容

电话诈骗搞创新:模仿孩子哭声骗家长钱财

2009-4-16 14:44| 发布者: 上山下乡| 查看: 141| 评论: 0

“爸!是我!快救我!”伴随着一阵呜咽声,电话中传来“女儿”惊慌失措的声音,电话这端的侯先生一下子慌了神.

这是2008年9月的一天.当时,侯先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女儿被绑架了.他的判断随即得到了“验证”———只听电话那头又传出一个男子恶狠狠的声音:“你女儿在我们手上,想要女儿就汇15000元到××账户上来!否则你知道后果是什么.”

侯先生哪里来得及细想,立即按照“绑匪”的指令,将1.5万元汇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上.然而,款汇出后,侯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绑匪了.随后,侯先生发现自己的女儿并没有被绑架.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近日在审理一起新型诈骗案时,“回放”的骗子诈骗的情景.

模仿孩子哭声“绑架”电话诈骗屡屡得逞


遭遇这种“新型骗术”的还有合肥的杨先生.与侯先生不同的是,“绑匪”还对杨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汇出赎金前不能挂断电话,否则就“撕票”.“'绑匪'说这是为了防止我报警.”杨先生告诉记者.

在“绑匪”的威胁下,杨先生只得让手机保持通话状态,并按照要求将赎金汇了过去.同样,赎金一到账,“绑匪”就立即消失了,杨先生发现自己的女儿根本没有遭到“绑架”.

此类案件连续发生后,合肥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很快,警方掌握了周世松、张琪、沈立、林李安、刘连振等人采取模仿孩子“哭声”的手段、谎称绑架受害人小孩诈骗赎金的事实.

经警方查明,这个诈骗团伙利用家长救子心切的心理,设计了“绑架孩子”的诈骗剧本.几名团伙成员各有分工,有模仿孩子哭声的,有和家长周旋的,有守在银行取款的.只要诈骗成功,立刻将钱款取出走人.

至于为何要求受害人不得挂电话,诈骗团伙成员解释说,这是他们在作案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被“绑架”后会打电话四处询问孩子情况,这样他们的骗术就会穿帮.

这帮诈骗团伙很轻易地从侯先生身上得到“赎金”后,信心大振,不仅在本地作案,还把目光投向了省外.沈阳的王先生、山西的丁先生先后掉入“绑架”诈骗陷阱,“绑匪”要求两人各支付赎金2000元和10000元.

手段“升级”购买个人信息实施“定位”诈骗

记者了解到,这起新型诈骗案中的主犯周世松逃脱至今没有归案,其他4名团伙成员分别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3个月拘役以及8个月至1年零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对此,合肥市蜀山区法院刑庭朱庭长解释说,尽管形式上被告人采取“绑架索要赎金” 的方式,但由于客观上并没有“孩子”遭绑架,不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而被告人实施的诈骗行为事实清楚,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采取这种方式诈骗其实并不新鲜,只是电话诈骗的一种.”办案人员说,几年前就曾有人采用过此类方式进行诈骗,一般是在出租屋内随机拨打外地的电话,谎称绑架了孩子,要求家长往指定账户汇款赎人.

但办案人员分析认为,此类诈骗方式已经被翻新,“升级”为新型诈骗手段:

首先,团伙分工更明确,尤其是采取模仿孩子哭叫声的手段,让家长难辨真伪;

其次,绑架者已经开始通过网络、购买个人信息等手段获取受害人以及受害人孩子学校的信息,趁孩子上学等不便联系的时间,拨打家长的电话,实施“定位”诈骗;

另一个“创新”之处就是,采取不允许挂电话威胁“撕票”的方式监控家长,让其没有机会也不敢求证孩子情况,然后再利用家长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进行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的口音已经不完全是偏南方口音或是蹩脚的普通话,而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或当地方言.这也是骗子为了增加可信度而耍出的新花招.

《法制日报》消息

支持
支持
犀利
犀利
花花
花花
鸭蛋
鸭蛋
无视
无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