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摘自《工人日报》网络版
我相信,凡看过这版照片的人,都会动容;
我相信,凡读了这篇报道的人,都会深思。
这张照片里,8双手向上摊开,沾满油渍,布满老茧,有的手指头还裹着创可贴类的东西——这是《工人日报》4月11日一个整版的新闻照片其中的一张。今年3月,记者在塔里木深处一片鹅蛋型的沙岩山地,采访记录了正在做克深构造三维勘探项目的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二队的队员们的帐篷生活。当我们看到照片里风沙中那一张张流动的帐篷、那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细节时,才真正品味了这群普普通通的工人身上,那一幕幕悲壮和苍凉的内在涵义……这是一个似乎遥远的现代故事,这是一份久违了的感动,也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话题。
这一双双手摊开来,向社会诉说着什么?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艰苦与寂寞。
队员们来到塔里木后因为干燥,只能忍受着唇裂、干巴癣的折磨,伸出手来可以明显看到队员们厚厚的老茧,证明着他们在勘探中的劳动强度。大漠山地,队员们无水洗澡。只能靠两个多月出一次山到几百里外的县城基地洗一次澡。三年来,一天劳累后只能用湿毛巾蘸着饮用水去擦一擦,以解身上的汗臭。干燥和沙尘使得队员们的头发总是竖着很不好看,所以平时不敢摘帽子。李锋这位45岁中年汉子说起父母泪水就夺眶而出,去年他远在四川的父母身体不好,一年中,母亲先后两次脑血栓、父亲三次住院,而这一切家里干脆就没让他知道,作为儿子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队员们闲下来时就拿着手机翻看亲人的照片,山里没信号,通话需要出山才行,平时手机只当相册用。
这一双双手摊开来,向社会诉说着什么?它们似乎在诉说着成就与自豪。
这是我国石油系统第一支进入塔里木山地、第一个破解塔西南厚黄土世界难题、第一个揭开布尔津-吉木乃神秘面纱、第一个描绘出克拉苏构造带广阔勘探前景的“山地地震勘探的王牌军”。在这支“特种部队”的身后闪烁着一串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成果和荣誉。20年来,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开发硕果累累。截至2008年,已累计探明27个油气田、石油地质储量6.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6万亿立方米、三级油气储量当量近30亿吨。在“西气东输”的工程中,至2008年底已经累计向上海、北京等14个省区、8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3亿居民供气近440亿立方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双双手摊开来,向社会诉说着什么?它们似乎在诉说着遗憾与不平。
是啊,除了大漠深处的采油工人,传染病防疫一线的白衣使者等工作在人迹罕至或危险地带的特殊行业的工人,更有广大的生产一线工人,工作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那都是共和国不可或缺的岗位,都是人民群众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岗位。然而,勿庸讳言,当下一线生产工人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大都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
据一份2003年对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查报告透露,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私企中,除了少数科技人员和高层管理者因拥有较强的市场谈判实力而能够分享一定的控制权外,绝大部分员工在企业中并没有发言权,特别是私营企业中,劳动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其突出表现是:雇主处于完全的支配和主导地位,通常以牺牲雇员利益为代价来获取自身利益。最突出的问题是:超时加班,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社会保障很差。
另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200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当前约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相对于城市职工而言,农民工的就业权利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生产劳动中,明显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在被辞退、解雇或返乡后,不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生活无保障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双重劳动标准”对农民工来讲,最直接的就是劳动权益被严重侵犯。具体体现在6个方面:就业无保障、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工资报酬权受到严重侵犯、劳动条件恶劣、社会保险基本缺失、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
当下,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领导阶级内部关系多样化。在公有制经济,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差别和矛盾;在非公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普通工人处于雇员地位,与业主的差别和矛盾明显存在;由于工人阶级的各个成员所处的所有制不同,分配不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待遇不同,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职工在收入方面拉开了差距,在各方面形成一定的差别,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分成不同的工人群体;一部分职工收入较低或失业下岗生活质量下降,难以再就业,处于贫困状态;一些企业的职工工资和医疗费被严重拖欠,患职业病和工伤比例较高,劳保制度和劳动合同制不落实,养老、医疗等保险无法正常缴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一部分形成拥有较多资产或财产的工人群体,与普通职工和贫困职工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脑力劳动者即知识分子的比重越来越大,收入也逐步提高,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也在拉开。同时,出现了庞大的由农民工构成的新的工人群体,该群体处于城市生活的下层。(见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文章)
(1) (2)
(1)大漠山地,队员们无水洗澡。只能靠两个多月出一次山到几百里外的县城基地洗一次澡。正在擦背的队员熊本志说:“我在工地的三年间,都是用湿毛巾蘸着饮用水去擦一擦以解身上的汗臭……”
(2)记者的镜头对着他时,45岁的赵小春高低不让拍。他说:“干燥和沙尘使他的头发总是竖着很不好看,所以,平时不敢摘帽子……”
(3) (4)
(3)刚刚说起他的父母,李锋这位45岁中年汉子的泪水就夺眶而出。去年他远在四川的父母身体不好,一年中,母亲先后两次脑血栓、父亲三次住院,而这一切家里干脆就没让他知道……作为儿子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
(4)机长梁兴飞拿着手机翻看女儿的照片。他到塔里木工作已经十年。他说:“山里没信号,通话需要出山才行,平时手机只当相册用”,为了让他多打电话,妻子把自己的手机也给了他……
这一双双手摊开来,向社会诉说着什么?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希望与憧憬。
工人们在希望能尽快地改善劳动条件,告别艰苦和寂寞。这当然需要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先进的科技装备,但更需要管理层对此的重视和投入。“神七”上天了,人均GDP3000美元了,当我们屡屡为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而自豪之时,看到依然与艰苦和寂寞为伴的工人,我们很是于心不忍。虽然我们还暂时无法迅速改善石油勘探工人的生产条件,但能不能尽力帮助他们逐步解决一些困难,比如增加一些生活用水和用品,比如加快队员们的轮换周期。当石油行业的老总们拿着巨额高薪,每天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活跃在灯红酒绿的繁华场上时,只要稍稍想着点大漠中的工人们,是应该做得到的。在城市更广大的各行各业,工人们同样迫切地希望尽快尽多地改善劳动条件。给建筑工人多一点劳动保护用品,给高温中作业的工人送一份清凉,给站立一天的营业员多坐一会,给满身臭汗的清洁工人每天洗一次澡……这些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的“功德”,我们的经营者、管理者为何不去努力一下呢?!
工人们在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得到应有的地位和体面。曾几何时,石油工人在我们的视野中远去。当我们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享受着强大能源带来的现代生活的时候,有谁还在想起有荒山戈壁中,有一群石油勘探工人餐风露宿,生活工作在城里人难以想象的极度艰苦的环境里,为城里人的现代生活而奉献汗水、劳动,甚至生命。 当大小媒体把太多的笔触和镜头对准都市的繁华时,边远工种、艰苦行业、低档岗位的人和事,几乎淹没在种种喧嚣与嘈杂之中。当我们将视野转向角角落落的多元景象,眺望别样的生命风采时,应该融进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理解、欣赏与喝彩,让更多的人在了解社会的真实后,体味到一个社会运行靠的是无数人的默默坚守,从而让和谐的图景成为所有人的向往。
如果说,这一双双手摊开来,在向社会索要什么的话?不过是索要一个人或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一家人相聚的欢笑,儿女的就学和就业,还有就是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而已——这些,算多吗?可惜,队员们和广大工人这点不能算很高的索要,却往往遭到无情的拒绝和打击。我们不时从媒体上看到,一些身居高位、腰缠万贯的戴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桂冠的党员“老板”,在中央和地方最高议事会议上,总是在叫嚷“暂停员工带薪休假”、“取消最低工资标准”等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论调。如果他们还有一点“党性”和“人性”的话,请他们去看一看这一双双手,不知还能再讲这些让工人们寒心的话吗?
在我们的国家,目前虽有脑力的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但却没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贵贱之分,即使到了社会高度发展的文明阶段,也依旧有脑、体劳动之分,这两者是不能互相排斥和替代的,是社会劳动环境的最基本架构。这种脑、体力劳动并存的社会分工,实际上体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尊重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让更多的体力劳动者有体面劳动的社会地位,正是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或许,这就是一双双手摊开来,向社会诉说的最高愿望。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皇甫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