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某电厂,4台发电机组被拆开了3台,只剩下1台在工作。 “现在用电量那么少,赶紧趁机会拆开机器保养。”该电厂检测部门的余经理成了大忙人,“可能5、6月份用电量要增加。” 有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有回暖迹象,但现实也反映出用电量在下滑,两者的背离凸显出经济走向的复杂性。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电厂的发电量进入同比负增长阶段,而且大部分厂都在强化机器检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工业用电量为5507.8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38%。 虽然一季度的农业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均有所增加,但工业用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70%左右,带动了全社会用电量4%的同比下降。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预测说,4月份全社会用电将同比下降3.5%,比3月份降幅还要有所扩大。 与工业用电量的持续下滑不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生产开始好转,比如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1-2月同比增幅高出4.5个百分点,达到8.3%。 其他经济数据,比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信贷数据也非常高,4月PMI数字为50%以上,反映出经济的扩张趋势。 这就让人纳闷了——工业用电量在下降,那么工业增长从何而来?在4月16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就这个问题承认,“直接从数据上很难解释。” 这已经不是统计局官员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副局长许宪春等人,今年也多次被记者问到类似的问题。 与此同时,曾任英国财政部政策顾问的Tom Orlik于4月10日发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减速时期的GDP统计》一文,提请中国要防止地方上人为调低经济数据以争取中央投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阅后当即批示将此文转发在统计局网站上。 “真实可信不仅是我们履行职业责任的要求,也是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的要求。让我们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马建堂在批示中说。 事出有因 李晓超们遭遇的上述问题,其实在2006年的第三季度经济新闻会上也出现过,都是关于用/发电量与工业增加值的背离。如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和工业增速回落,而发电量增长却加快了0.5个百分点。 李晓超上一次的解释是:“用电和经济增长不匹配的情况在美国也存在。比如2003年,美国GDP由上年增长1.6%加快到2.5%,而电力生产则由上年增长3.6%回落到0.6%。”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年也给出过一个相关的解释。他在今年2月初于泰国举行的联合国亚太统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问到“为何2008年第四季度用电量是负增长,但GDP却增长6.8%”时,给出的解释很简单: 用电量主要体现在重工业,而服务业用电量就很少。中国第四季度工业增速虽然下降比较多,但服务业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因此,用电量和经济增长不是完全同步的。 此外,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在4月23日也给出一个理由,即工业能耗下降。比如今年头两个月,冶金、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医药、纺织、电子等行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16%。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高耗能行业增幅比一般工业增幅要低。 许的说法有数据支持,比如一季度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但是占工业用电70%的钢铁、冶金等行业发展速度要低,如冶金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2%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时伟翔同意上述说法。 他测算发现,不同工业行业用电不同,能解释工业用电和工业增长约7个百分点的差距,比如2002年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耗电为0.214元,而通信设备、计算机等行业单位增加值耗电仅为0.042元,两者差距接近5倍。 时伟翔还怀疑,是不是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一个计算口径有误差。 据了解,目前每月的工业增加值率使用的办法是工业总产值和上年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率的乘积,但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实际产能利用率比目前要高,因此实际的工业增加值率应该有所下降。 这样,计算今年的工业增加值时,未利用的产能可能会计算进去,但是用电数据由于比较客观,所以,工业增速会比用电数据高。同样,在产能利用率提高、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份,工业增速会比用电要低。 不过,由于工业增加值率的调整比较复杂,背后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否真的高估无法测算,记者未得到国家统计局的回应。 经济暖春迷雾 判断经济是否真的回暖,到底该依据哪些数据引起的争议更大。就像工业用电量和工业增长数据不匹配一样,各个数据之间打架比较严重。 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师陈兴动指出,一般来讲,电力增长和工业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应是匹配的,至少不应有太大出入。特别是3月份工业用电量下降1.3%,规模以上工业却增长8.3%,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就很难解释了。”陈兴动说。 经济数据出现打架的情况,不止出现在用电量和工业增长方面,其他如信贷增长、PMI数据上升,但是货运(如海运)、出口、民营投资数据却没有好转的迹象。 对此,不同的机构使用不同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中金公司梁红根据信贷数据认为,经济即将出现过热,因为6万亿信贷增长可以刺激经济保八,一季度信贷接近5万亿,因此今年保守的估计是9万亿信贷增长,因此经济已经“V”型反转,下一步要防止通胀发生。 渣打银行中国分析师王志浩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祝宝良等人认为,经济没有大的好转,比如目前民营投资仍未起来,这和上两次经济周期不一样。王志浩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8%。“梁红可能太乐观。我认为还要看2个月数据,暂时没有打算上调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他说。 记者了解到,造成上述观点对立的原因,除了数据样本不一样,一些统计方法也不同。 比如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超过50%,而里昂证券给出的却低于50%,甚至比3月份还要低。陈兴动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前者的样本主要取自于大企业,后者的样本则多取自中小企业的缘故。 GDP之变 统计数字不匹配甚至互相矛盾,增加了判断宏观经济走向和进行决策的难度。 4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讨一季度经济形势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均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今年经济走向的预测报告,但预测结论各不一致,甚至国研中心一家之内也出现分歧。 比如该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今年经济达到9%没有问题,但该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余斌则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呈“W”型走势的可能性较大。在周边国家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今年我国经济实现8%左右的增长已属不易。 此外还有将经济增长判断为“L”型、“V”型、“U”型的不同观点。 由于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低,今年同比经济增速会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高,但这是否就是经济逐步回暖的信号仍值得怀疑,原因在于国家并没有发布季度GDP数字。 陈兴动就此认为,决策层判断形势还是要多甄别数字,比如目前的用电数字显然要可靠些。此外还要多听各方的意见,“显然讨论多了,对于决策会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国家统计局而言,目前正在强化有关季度GDP核算的统计贡献。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以后有了季度GDP数字,就既有了同比的增速,也有了环比的数据,经济是否真的好转,就一清二楚了,不会有那么大的争论。 而单个季度的GDP统计,绝对不像外边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位国家统计局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公布的都是单个季度的累计GDP增速数字,其中也会公布单个季度的同比增速数字,但是计算单个季度的GDP,不是累计的数字减去前一个季度的数字就可以得出的,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价格因素和可比的因素。 国家统计局从明年第一季度起公布单个季度的GDP和环比数字。由于环比数据能更准确反映经济变动的情况,统计局此举被认为是朝着与国际标准接轨迈出了新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