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2009年的中国楼市呢?由于制造业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使得大量制造业资金打入楼市,从而造成楼市泡沫。因此,中国房价的决定因素不取决于地区的富裕与否,而取决于制造业资金的流向。由于2007~2008年楼市泡沫造成地产商的误判而将大量资源投入楼市。但2008年房价下跌,房屋滞销的结果将造成2009地产业陷入全面停顿的危机,从而冲击建材等相关行业,造成大面积的失业。政府在这个时刻要严格规范零首付或20%首付,不能将银行推向火线,否则将带来类似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2008年,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急速转折的一年。当众多开发商还沉浸在2007年"辉煌"的赚钱年代中不能自拔时,房地产市场却在2008年发生了"巨变"。那么在消费信心低迷的2009年,房地产行业还会发生哪些新变化呢?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置业者逐渐减少大额消费,银行也对开发商持谨慎态度,使得开发商面临更为艰巨的资金压力。那么2009年,开发商会不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呢?虽然有如此众多的政策出台,却依然没有改变房子滞销的局面,也没有根本改变房价过高的现状。
你们有没有想到楼市泡沫会带来的真正危机是什么?那就是2007年、2008年时,当大量资源被误导进入房地产市场之后,使得很多地产商资金链紧张,而房价大跌的结果是套牢了很多房地产商,更可怕的是什么?那就是制造业企业的大量倒闭,因为企业家的购买力大幅缩水。一个是房价大跌,套牢地产商;第二,真正大宗买家是制造业企业家,由于制造业大量倒闭的结果,使得他们的购买力也大幅下降。这两个相互影响的结果使得2008年下半年,尤其10月份之后,各地的楼盘都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不但房价下跌,而且成交量极少。
这种必然的局面是由于以下两个同样的原因,第一是房地产商资金链过紧;第二是购买力持续衰退。而使得从2009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楼盘开工很少。你想一想,如果从2009年开始,各地都不盖新楼房怎么办?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和房地产相关的所有行业,将由此同时突然地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冬天,包括钢铁、水泥、型材等等,或者是铝门窗、电梯等等的。请读者们想一想,这个危机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个时刻,我觉得我们政府,应该要赶快面对问题,如果这个时刻真正来临的话,我们还得通过政府的力量盖更多廉价的经济适用房,盖更多的廉租房,而且必须在好的地段来盖才能吸引社会资源,否则这些全部的相关产业将同时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冬天。
中国房价的决定因素和老百姓的购买力是无关的,而基本上是根据资金的流向而决定的,这个资金打到哪里,哪里房价就高。这些资金不去的地方房价就不高,比如说嘉兴跟无锡。
所以真正驱动房价涨或跌的因素,就是这一股到处乱窜的制造业资金。这个制造业资金打到哪里,哪里房价就起来,这是一个最大的危机。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房价的走势和整个经济基本面几乎完全不挂钩。这就是2008年跟2007年我从中国楼市得到最大的感触。
我是希望我们政府要注意,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房价是否下跌,房价是否上升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这个问题目前看起来都是小问题,更可怕的是什么?是房地产商资金链紧张的结果,会使得2009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整个被冷冻住。而房地产市场被冷冻的结果,再上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倒闭,将进一步影响到下一步银行体系的安全。
而如果在中国也爆发次贷危机的话,那就冲击太大了,我都不敢想象了。所以我建议政府,在这个时刻,要从自己口袋里拿钱出来帮助地产商,从自己口袋拿钱出来帮助购房者,而不要通过银行的运作,否则银行会立刻被卷入金融危机当中去,会产生我们中国自己的金融危机,我给你举个例子。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刻,比如说花旗银行,由于购买了很多这种次级贷款债券的债券,大概买了3060亿美元,其中200亿美元亏损了,花旗银行亏损了美国政府怎么救?难道找别的银行去帮助它吗?不是的,而是从口袋里面直接拿出200亿美元帮助花旗银行,美国政府说这个钱给你,兄弟扛住,千万别倒闭。它这么做有什么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绕开金融机构,不要让金融机构担负更多的风险,而由政府直接拿钱来帮助这些银行,包括花旗银行。而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个时刻,提出俄罗斯的政策贷款国家垫资建造住房,而不是要求银行给予更宽松的贷款。因为银行给予更宽松贷款的结果,会使得银行更快地被卷入危机中,爆发中国的次贷危机。
我对于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非常担忧的。我担忧的问题,和我们一般媒体担忧的不一样,和政府担忧的也不一样,我把大家的担忧做一个总结,那就是房价持续下跌可能会造成断供的现象。而且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可能还不起房贷也有断供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金融危机。我所担心的是什么?我所担心的是从2009年开始整个房地产市场被冷冻住了,讲个最极端状况,那就是不再建造新的楼盘,这样做的结果会大面积地影响到相关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型材等等,而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政府在这个时刻,我认为应该直接拿钱来帮助老百姓,我呼吁政府不允许20%的自备款,同时更不允许零首付。因为20%以下的自备款很明显的会造成中国未来购房的次贷危机,这一点是我们一定要防范的。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政府的四万亿人民币救市措施是以中西部的基础建设为主。这个政策忽略了中国消费只占了GDP的35%的现实情况,而中国的过剩产能就占了GDP的35%。过去通过美国人的泡沫消费将这个过剩产能吸收掉了。但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人的泡沫消费在2008年的11月爆破了,从而冲击到了我国的实体经济。我们不能期望美国人恢复泡沫消费来吸收我国的过剩产能,而我们应该自立救济,提高消费,而不是将社会大量资源用于公共建设的投资。
托马斯o佛里德曼在文章中提出"中美共同体(CHIMERICA)"的说法,他说,正是由于中国愿意用其对美国的出口所得,持续持有美元和美国短期国债,美国才能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这样,美国人便有了所需之资,可以持续购买源于中国的货物,并且可以在美国添置房产。接着,美国人以其住宅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这样便可以进一步消费。这正是美国人在收入未见显著增长的情况下,财富却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可是当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的失业率不断攀升,美国人成为"世界历史上,负债情况最严重的消费者",他们再也没有能力购买如此众多的中国商品。为了摆脱当前这场危机,美国人需要增加储蓄与投资,减少消费,抛弃持有的大多数信用卡。
章又说,当美国人这样做时,中国方面需要接受这些被摈弃的信用卡,并将其分发给它自己的人民。只有这样,中国人才有能力购买更多的中国商品,才有能力从其余世界进口更多的货物。可以说这篇文章描述了中美两国如今的经济困境,将中美经济紧密挂钩在一起了,信用卡代表了美国的消费模式,那么中国人到底应不应该接过美国人的信用卡,用美国的消费模式来增加消费呢?
据全美零售店的调查显示,在圣诞节前的一周中,购物人流同比下降了27%,而销售额则降了8%。并且调查显示,有30%左右的美国人在购物季已经在逐渐改变自己高负债的消费习惯,开始抛弃信用卡,改用现金消费。那么美国人这种低迷的消费信心怎样来提振?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又会对中国有怎么的影响呢?
2008年12月15日,成都市对低保人员首发消费券,鼓励市民增加消费。而国务院用于扩大内需的4万亿资金也是为了增加收入以提高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与此同时,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可是要提振消费还有别的更好的方式吗?中国人是不是真的只有接过美国人的信用卡,开始负债消费,才能解决经济面临的困境呢?
就在美国政府做出拯救美国汽车业决定的当天,美国政府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展开新动作:就中国"驰名商标"战略涉嫌提供非法出口补贴为由,将中国告上WTO。这让已经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制造业再一次受到冲击。
据统计,2008年,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总额的68%,而美国消费信心的崩溃,必然会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定单。而一些制造企业不得已将本来用于出口的商品转为国内销售。那么国内的消费到底能不能消化这些产能呢?面对出口企业所面临的滞销局面,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又能做些什么呢?
求人不如求己,中国如何自救,这已经不是简单地把钱用于基础建设了,而是希望中国老百姓利用高负债的方式大量借钱,家庭负债不要只占GDP的13%,但也不必像美国人那样占95%,但可以上升到40%、50%,也就是开始多刷信用卡、多消费,把我们中国35%的过剩产能首先让我们自己给吸收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