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1997年与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越南金融危机,都从深层次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以及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存在着各种缺陷与漏洞。而按照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七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相当于美国GDP的一半。如此规模的资本,使这些握有超级资本的国际炒家被形容为潜在水中的大鳄,他们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潜伏过去发动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超限战。那么,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我们与这些大鳄是否已经不期而遇了呢?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形成了超国界的巨大新市场体系,各国也在发展中确立了高度的互相依存与互相关联,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的国际间频繁流动,令全球经济活动日趋错综复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下,各国面对新的金融活动也都显得经验不足。国际金融炒家所瞄准的也正是这一点,因此,就连一个看似简单的合同也开始变得玄机重重。 尽管对于国际炒家的操纵手法我们还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按照常理,当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每个人最正常的反映应该是小心翼翼,那么,一些看起来极为大胆的国际合同又是怎样从小心翼翼中孵化出来的?国际金融炒家难道还有什么更为耐心、更为精巧的布局吗? 目前,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更有利于金融大国与金融手段强大的国际金融炒家。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越南危机,还是一场以石油为手段的金融超限战,我们都可以看到,实力雄厚的国际金融炒家利用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手段来进行操纵。按照我的观点,这些国际金融炒家眼下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取得定价权。 国际金融炒家通过对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抬能源价格,而中国企业误判能源价格的上升源于需求上升,以为是常态。为了确保原料来源,避免进一步损失,从而被国际金融炒家误导进行国际收购以及签订各种形态的套期保值合同,最后,能源价格大跌,中国一家伙就被涮了几千亿美元。 接着,国际金融炒家又是通过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抬能源价格,而俄罗斯出口的大宗物品又是能源类产品,因此,俄罗斯企业的利润飞涨,股价大涨。俄罗斯误判情势,认为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使得需求上升从而造成源价格上升。这个误判促使俄罗斯以高能源价格和低廉国际资金的双轨制发展俄罗斯经济。但是国际金融资本提供低廉资金的代价需以股票作抵押。最后,国际金融炒家操控定价权打压能源价格,因而俄罗斯企业巨亏,股价大跌,难以还债的结果是数千亿美元的抵押股权拱手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