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业在明清时代就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在生产方式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作坊,形成了早期的工人阶级队伍,1919年《江苏省长公署对宜兴陶业调查》记载,陶业工人近6000人,在1930、1935、1936年的几次调查,工人约在5000人左右,抗日战争时期,宜兴窑场大部停顿,陶业凋零,工人失业、转业,到1949年还剩下3990人。 在历史上,宜兴陶业生产长时期沿袭古老的手工操作,工人劳动“脏、苦、重”,过着十分凄苦的生活,其中采泥工人尤甚,坑边用黄石砌成拱形,又矮又狭,斜坡度伸入坑内,只容单身进去,坑道内点油灯;用简单工具挖掘、运泥,有的地方不能抬头直腰。工人十有八九患矽肺病、红眼病,流传着“坑道黑洞洞,鬼火烟雾浓,腰酸背痛出洞口,鼻如烟囱两眼红”的民谣。 1932年黄龙山有一个坑边倒塌,六,七个工人被活埋。制坯、装窑、烧窑、搬运工,也都劳动繁重、收入微薄而生活窘迫。“泥料拍拍,只够嘴里嗒嗒”,“养儿女不当紫砂工”,即使有技术的“场头”工,也难逃“上家不清,下家不进”的行规束缚。1945年后,由于价物飞涨,一天几变,陶业工人的生活更凄惨。女工诸葛珍有一次领到五石米工资,当时米店关门,留在家中三、四天,只够买一条被单的了。有的资本家不按月发工资,一月工要分十多次付给,有的还要搭配霉米、砂子米、黄豆、花生等。还有的资本家凭借政治上的势力,发工资采取“推,拖、延、欠”手段,把资金用于做投机生意、放高利贷。工人住的房子是简易的“滚龙棚”和用破瓮、罐垒成的矮小茅屋,穿的衣服是“几块破布几根筋”。据对丁山,蠡墅81家工人统计,1949年解放前有2家讨饭,31家糠莱半年粮,18家勉强度日,32家一天只吃一餐烂饭,12家经常靠打柴补贴生活,52家没穿过胶鞋,20个5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棉被,50家没有蚊帐,9个终身没有结婚,61个不识字。在旧社会,陶瓷工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陶瓷工人必然经常起来反抗斗争,其中较大影响的有这样几次。 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窑户欠发工资,投机商趁机抬高物价,米价山每升20文涨到64文,工人工资无形巾打了对折,三五口之家粥也喝不上。汤渡有个恶霸窑户周肯甫,人称“花面阎王”,勾结大窑户周郝生、周蒋生不发工资。工人们平时就对花面阎王的凶残横暴异常痛恨,他们推派制坯工人蒋顺大、陈仁泉、张作益等作为代表,到周家要求发工资,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要求增加工资。花面阎王不接受工人的正义要求,暴跳如雷,大骂工人“穷昏了头”。这件事激起了工人的义愤。汤渡四百多工人通过协商,决定摆工,与恶霸窑户斗争。夏历8月23日。宜兴陶瓷工人第一次大罢工开始了。他们在同一时间停止生产,关闭工场,提出“不增加工资不做工”的口号,要窑户答复。周肯甫妄图威胁工人,到县衙门活动,领来两船武装清兵,以镇压工人罢工,工人代表张作益早就料到这一着,主张鸣锣集众,得到其他代表支持。顿时,工人与群众一齐拥向码头,许多身强力壮的工人,立即蜂拥上船,与官兵说理,险些将兵船踏沉。清营官兵被工人气势吓倒,又见岸上人山人海,不敢强硬,仓皇开船逃走。花面阎王与大窑户们见靠山不硬,只好答允如数发给工资,工资计算基数30文增加到40文。罢工以胜利告终,还使陶工认识到团结起来斗争的伟大力量。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其影响下、丁山、白宕、蠡墅、防庄的陶瓷工人为了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发起罢工。他们统一行动,统一指挥,关起厂房,组织工人巡逻队监视窑户的爪牙活动和劝阻工人复工,发扬阶级友爱,组织工友上山打柴,解决陶工的实际生活,坚持罢工斗争。他们提出“不增加工资不复工”的口号。各窑户软硬兼施,没有使工人屈服,由于组织严密,罢工斗争坚持二十多天。大窑户急得团团转,怕窑场停产垮台,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只得答允工人的要求,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1927年,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以后,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先后响应。1927年10月中旬,江苏省委党组织派代表到宜兴领导秋收武装起义,配合全因武装斗争。宜兴陶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这一斗争,丁山、蜀山一带,由石匠蒋三大负责发动,并成立“工人协会”。11月1日,起义总指挥万益在蛟桥北边的中央台,打响江南秋收起义第一枪。广大陶瓷工人半夜起身,手执扁担、木棍、钢钎、铁器,集队向县城进发,与各路农军会合,臂缠红布条,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贫官污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中午12时,万益、段炎华率部攻下县署、公安局。县长周亚南以及其他官员逃遁一空,起义工人打开牢房释放出68人:建立工农委员会、工农法庭,镇压4名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由于国民党调动部队和宜兴水警队联合围攻。11月3日,万益、段炎华、宗益寿、陈伯麒等率领百余人,分三路撤退,又遭商团袭击,党员莫丰卿等9人牺牲。11月15日,段炎华、万益、蒋三大,陈伯麒等人被捕,22日凌晨被国民党枪杀于宜兴体育场。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广大工农心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1年,全县受灾严重,米价由每石7元涨到9元,可是宜兴陶瓷工人的工资基数仍然不变,工人生活困难,陶工推唐富大、张规大领头,约200多人到“自新会”要求提高工资,废除旧码计算工资,资方代表葛半仙、陈自新等拒不接受,激起丁山、白宕,蠡墅工人一齐起来罢工。自新会的资本家怕损失太大,终于被迫答允依照洋码计算工资,废除了折成钱码的旧规。1943年,日本在世界大战中已处于劣势地位。日军和伪军为了对解放区(太消地区)清剿,加紧子对沦陷区人民掠夺。汤渡大窑户、汉奸周祖培,当了伪区长,与当地大场主、大窑户串通一气,残酷压榨陶瓷工人。沦陷区物价飞涨,工人工资却原封不动。更有甚者,大窑户出售产品照伪币储备券汁算,而付工资把储备券一作二计算。工人无法生活,推何海林、秦汉华向大窑户交涉,要求取消这种计算方法,并要求增加工资三成。大窑户只肯取消伪币一作二,不答允增加工资三成,大窑户周酉叔说:“你们这样得寸进尺,看谁弄得过谁?”激起了全窑场工人的愤怒,2月25日,掀起了大规模罢工,向资本家提出“不答允条件不复工”的警告。资本家采用分化瓦解手段,利诱部分工人复工。工人们排除了帮派隔阂,朱老大对一工友说:“你有困难,找我,罢工要坚持”,这样,在有组织、有纪律的英勇斗争中,使龙窑四十多天不冒烟,生产有利季节到了,大窑户眼看支持不住,只得由伪区长周祖培出面,答允同意增加工资三成。在敌伪恶势力的笼罩下,陶瓷工人不畏强暴,罢工斗争坚持46天,终于取得了胜利。 解放前陶瓷工作的罢工斗争历史,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伟大力量。 作者:陈监明 曹华君 来源:无锡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