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火柴上,表现生产劳动、展现劳动者形象的品种不胜枚举,体现出浓浓的“劳动”情结。 1950年,为纪念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昆明永明火柴厂特意设计出品了“五一”牌火花。其主色调为红色,左上角印有商标图案,由齿轮与一只举起红星的手组成,右侧是硕大醒目的“51”字样,表现了工人阶级与劳动节的紧密联系。 颂扬劳模、弘扬劳动精神,在火花上也表现得相当丰富。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京召开。 福州光华公司及时出品“模范”牌火花,以一位头戴解放帽、肩扛铁锤的工人和一位头戴斗笠、肩扛镢头的农民头像为主图(右上图)。这套火花的出现,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工农业第一线上的劳动者。 一些火柴厂还以“劳模”、“工人”、“劳动”、“农人”、“先进”等作为自己的品牌商标,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沿袭使用。如下关火柴厂以工人头戴解放帽、胸佩大红花为图案的“劳模牌”;华光火柴厂以农民头戴草帽、挽着裤脚入图的“劳动”牌;江门火柴厂以轧钢工人为造型的“工人牌”等,这类火花使用时间之长、版式之丰富,在中国火柴史上绝无仅有。著名劳模如王进喜、时传祥等也相继登上了火花。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火花上表现的劳动者形象以轧钢工人、纺织女工、电焊工及地质勘探、服务行业人员居多。改革开放后,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在方寸火花得到了宣传;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也频频在火柴盒面上亮相。 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欣赏这些不同时期、时代烙印明显的劳动题材火花,更感到劳动的光荣和快乐。 |